朋友微信里推銷產(chǎn)品,我是一向不太關(guān)心的。上周末,報社一位同事在微信里發(fā)出“給太陽村孤兒院獻愛心,購買無公害蔬菜”倡議,引起我的好奇心。 我找這位同事要了一些有關(guān)資料。據(jù)資料介紹,太陽村按4元一斤的價格,出售無公害蔬菜,品種有大、小西紅柿,黃瓜、尖椒、野菜等,一份10元,由太陽村搭配好,10份起送。太陽村負責(zé)人張主任稱,太陽村資助了一百多個孩子,完全靠社會不定期資助不能完全保證孩子們的日常開銷,要自己想辦法創(chuàng)收。村里種植了無公害蔬菜,孩子們每天早上5點起來摘菜,常要額外補給他們工錢。村里有葡萄園、杏樹,歡迎來人合作。除了“愛心團購菜”,村里還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看望孩子,并且接受捐款、捐贈,助養(yǎng)孩子。太陽村收養(yǎng)的孩子都是服刑人員無人撫養(yǎng)的未成年子女,是一個社會慈善組織,已經(jīng)成立19年,救助了數(shù)千名孩子。 這位同事微信發(fā)出后,得到三種反饋:一是說假新聞,一是說商業(yè)炒作,一是說想長期資助合作。她在給我的資料后面發(fā)出感慨:“我們周圍充滿謊言,以至于人本能地去懷疑,束縛了我們幫助別人的腳步。如果可以,請多一些相信,用簡單的心去看這件事?!?/p> 對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非常正常。既然我們承認周圍“充滿”了謊言,人們吃虧上當受騙多了,本能就要產(chǎn)生懷疑。要讓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重新建立信任,最好的辦法是讓人們看到事實真相。如果拿不出讓人們相信的事實,人們憑什么要相信你說的話呢? 當然,世界上存在完全沒有事實一些人也相信的東西。比如說,有些人到寺廟里燒香磕頭拜菩薩,求升官,求發(fā)財,求生子,求平安,求健康……無所不求,而且大把大把地捐物捐款,從不問錢物去哪兒,更不懷疑吃虧上當受騙。區(qū)別何在?一個是為自己獻愛心,一個是為他人獻愛心。我忽發(fā)奇想,倘若太陽村更名為“太陽廟”,為了逼真,再蓋個寺廟給善男信女看見香火鼎盛,或許就無人說是假新聞、商業(yè)炒作了。 凡是人的問題,都需要回歸到人去研究分析,才能夠搞清楚。人在為自己獻愛心時,格外舍得,即使被欺騙也以為是自己不夠心誠。為他人獻愛心,哪怕是花10元購買一份“愛心團購菜”,也擔(dān)心這里面是否有詐,自己的善心是否會被人利用,在別人眼中成為一個大傻瓜? 明白了人類有兩種愛心,知道了為自己獻愛心與為他人獻愛心的區(qū)別,當我們需要別人為他人獻愛心時,就不要把這件事當成簡單的事去辦,更不能夠用簡單的心去看這件事。有些從事慈善工作或事業(yè)的人們,以為只要一扯出“愛心”的大旗,天下就會云集景從。其實,越是善事,越不簡單,跟隨者寡。這就是慈善為什么至今仍然是人類社會的稀缺資源,人們始終在呼喚“愛的奉獻”的原因。(蘇文洋)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制造謠言拯救不了醫(yī)生
已是最后一篇
-
制造謠言拯救不了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