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官員落馬之后,其在任期間的綽號也被公之于眾。有的是對其執(zhí)政方式的高度凝練,如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因大力推行拆遷而被稱為“李拆城”;有的是對其性格特征的歸納總結,如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因個性豪爽、霸氣十足,而被稱為“武爺”;有的則是對其語出驚人的傳神概況,如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稱自己住在廣州高檔樓盤130多平方米的居室,每月繳租600元,被稱為“六百帝”。 類似這樣的官員綽號還有很多。這些綽號,代表的是民意,是群眾的不滿、諷刺、揶揄。這些綽號,在局部政治生態(tài)圈里已存在許久,經(jīng)媒體曝光之后更廣為流傳。他們源出于“民間的智慧”,是群眾、同事給的“封號”,在許多尚未經(jīng)曝光的地方,也有許多新的綽號正在產(chǎn)生。 然而,這些綽號似乎都沒能擋住落馬官員們“步步高升”,在“榮膺”綽號之后,常常依舊得到提拔。這就不禁令人懷疑:這些樸素的凝練的群眾評價,是不是只能在小范圍流傳,僅僅令聽聞者哈哈大笑一番,而起不到任何監(jiān)督、檢舉的作用?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們當前監(jiān)督機制、舉報機制仍有待完善。有些地方,領導一手遮天,群眾、同事的意見找不到正常渠道去反映;有些地方,上級領導、監(jiān)察機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覺得只要有能力、會辦事就可以,對于作風問題麻痹大意、不理不睬;甚至在有些地方,強勢官員惡意打擊報復舉報人,令群眾望而生畏。面對這些情況,只能起個綽號挖苦了事。 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強化監(jiān)督機制,順暢舉報渠道。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增強決策的民主性,讓其他干部同事能提意見、敢提意見。上級機關要注意對民情、民意的傾聽,要主動收集群眾的意見,對于負面評價要保持警惕,做到耳聰目明,一旦抓住線索,就要一查到底,更要注重對舉報人的保護,保護正常的舉報。 綽號就是人民群眾的評價。古往今來,正面的評價也有不少。東漢大臣劉寵在離任時,百姓帶了銅錢來送他,他不肯接受,只是從許多錢中挑選一個收下,被稱為“一錢太守”;公安戰(zhàn)線的好干部任長霞因為破獲了多起積壓多年的大案要案,主動為群眾解決困難,被稱為“任青天”“女包公”。這些正面綽號是百姓的口碑,是流芳百世的贊譽。而眾多負面綽號,不僅僅是個評價,還是對正在發(fā)生的、侵害公眾利益行為的警告。對綽號所暴露出的問題,必須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止損”,嚴肅查處,變民眾無力的抗議為組織有力的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