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文同志長期任國家宗教局局長,現(xiàn)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是部級官員。但是,與為官生涯并行的是他的寫作生活。他長期在報紙上開專欄,不斷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
官員寫作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說為官就不要為文,有借權發(fā)稿之嫌;有人說這是私心重的表現(xiàn),既要官位又要虛名;有人說言論自由,不管誰有話都可說,有才盡可發(fā)揮。其實官員寫作已是一種客觀存在,不但現(xiàn)在有,自古就有,唐宋八大家,哪個不是官員?問題是為什么寫,寫什么?
一個官員為什么還要寫文章?因為,文章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常說創(chuàng)作來自生活,官員的工作生存狀態(tài)也是一種生活。他自有獨特的感受,說出來有什么不好?可以推進工作,活躍思想,繁榮文化。是一種責任,一種貢獻。相反有人雖在官位,有的無思想不能寫;有的怕招忌不敢寫,這都不能算是好官。
寫什么?當然不一定去寫小說,寫劇本,但要寫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所感所悟。這考驗官員的兩個能力。一是政治思考,二是藝術表達。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如毛澤東那樣大氣、深刻又幽默的文章。葉小文同志的文章,常從工作出發(fā),表達憂國思想。我曾與他長談過文化、宗教政策,看過他寫的《論縣委書記》等,都能切中時弊,有獨到之處?,F(xiàn)在的問題是官員中不會寫、不敢寫的不寫;而愛寫的人中又有一部分重形式無內容。有一個“汪汪族”,只顧給自己造勢,不管讀者的感受。這就壞了官員寫作的名聲,招來更多的仇官心理。比如用詩歌體作報告,搞新聞發(fā)布之類。官壇之文壇,浮云神馬常亂人眼,干癟教條又使人生厭。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盼政壇重抖擻,不拘一格出文章。果然一本好書出現(xiàn)了。這就是葉小文同志的《談中國文化》。這個題目文化人談過很多。但他是官員,自然不俗。其中有許多真知灼見,更見政治責任與歷史擔當。有獨到的視角。感謝他對讀者的這分奉獻,也盼望有更多官員的好書出版。(梁衡 本文是為《文明的復興與對話——葉小文談中國文化》一書寫的序,該書由孔學堂書局出版)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短評:協(xié)力遏止“家務事”背后的暴行
已是最后一篇
-
短評:協(xié)力遏止“家務事”背后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