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點并?!眱H僅是某一特定歷史階段內的特定任務,一旦社會結構性因素發(fā)生改變,需要讓位于“重建”“新建”“拆分”“保留”以及“改造”等多重調整邏輯
近日,四川涼山“天梯小學”的孩子們有了新的上學路,一座用鋼管架設的階梯代替了“藤梯”,更加安全便捷。和“天梯小學”一樣,許多偏遠農村的艱難上學路牽動人心,有人將之歸結為政府撤點并校的結果。不過,在下此斷言之前,必須全面理解我國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內在邏輯和戰(zhàn)略屬性。
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深層動因十分復雜:一方面,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了社會學齡人口數量,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在加速村落人口自主流動的同時,導致鄉(xiāng)鎮(zhèn)與行政村落的銳減;另一方面,村落不再是鐵板一塊,同質性被復雜的村落社會分層所取代,追求更高質量免費義務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公開訴求,加之“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項目的實踐內涵固化為“撤銷”與“合并”,因此被普通公眾單向度理解為“撤點并校”。
“撤點并?!眱H僅是某一特定歷史階段內的特定任務,一旦社會結構性因素發(fā)生改變,“撤點并?!焙芸赡苄枰屛挥凇爸亟ā薄靶陆ā薄安鸱帧薄氨A簟币约啊案脑臁钡榷嘀卣{整邏輯,因此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本質上具有五重戰(zhàn)略屬性。
首先是內涵豐富性?!霸鼋ā薄安鸱帧薄皬托!钡榷喾N形式都應是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內在要義,而必要且合理的“撤點并校”同樣應被支持,不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甚至“談撤色變”。
其次是歷史長期性。長期性指布局調整將作為一種常態(tài)的教育公共治理策略,追求教育質量與教育效率總體上的趨優(yōu)平衡。
第三是過程反復性。布局調整由多重要素共同交互決定,如人口特征、地理環(huán)境、民族習慣、經濟發(fā)展、社會認同等。決策者不得不考慮各種要素對于布局結構調整的相關系數和策略治理,如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分類化的“戶籍制度改革”“全面二孩”等政策因素如何影響學校布局等。科學合理的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絕不可能一勞永逸。
再次是程序公正性。要真正實現(xiàn)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與社會結構特征大致匹配的治理目標,必須首先確立調整工作的程序公正性。通過利益當事人最大化參與調整治理的實踐過程,做好包括意見征集、決策治理、公示備案、核查監(jiān)督、反饋調整、責任定位等程序工作,為布局調整廣泛凝聚共識,奠定公共治理的基礎。
最后是價值優(yōu)先性。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價值本位是“以生為本”,要使每一位在不利成長環(huán)境中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也能在標準域范圍內接受與其他地區(qū)大致相同水平的優(yōu)質義務教育。十年來主要強調“效率優(yōu)先”的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下一步需要加快內在價值戰(zhàn)略重心的轉移,確定以“底層”為先的價值目標,真正凸顯“差異補償”和“個體關照”。(李濤 作者為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副教授)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深挖井”方能“飲甘泉”
已是最后一篇
-
“深挖井”方能“飲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