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曾說:“所謂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種文化力量。”民族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實踐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并不斷形成和豐富的帶有較為鮮明特色的文化,既包括物質層面的內容,更包括精神層面的內容,是由56個民族統一形成的,是中國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燦爛的中華文明。民族文化教育在少數民族預科教育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加強了少數民族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溝通和對話,另一方面也豐富了中華文化。少數民族大學生進入高等學府后,在接受本民族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不但能夠藉高等教育豐富充實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也獲得了學習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契機。 民族文化教育是文化適應的必要前提。文化適應屬于人類學研究范疇,指兩種具有不同文化的群體在連續(xù)接觸的過程中兩種文化模式的變化。在開設漢語課的過程中,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民族文化課程,如新疆財經大學針對預科階段的少數民族學生專門開設了民族文化課。在預科生的漢語精讀課、聽說課、讀寫課的課程設置上,中華文化的精華不斷地呈現在課文中或者閱讀資料中。對于初進高校的少數民族預科生來說,在適應新環(huán)境時,不僅要適應和本民族有相同信仰的其他民族文化,還要適應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所以,民族文化教育作為預科生的基礎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夠幫助各個少數民族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和文化思維。漢語課、民族文化課所提供的各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瑰寶、文化思維理念勢必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大學生不斷從身份角色的適應到語言文化的適應再到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適應。 民族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強各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我國有56個民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既包括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又包括極具特色、風情各異的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高等教育里的特殊層次。民族文化預科教育已成為少數民族大學生進入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階梯,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金色橋梁”。民族文化教育幫助從偏遠的、信息較為閉塞的地區(qū)來的學生拓寬視野,通過開展文化大補課,幫助接受預科教育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盡快成為優(yōu)秀且合格的大學生。在預科階段,由于學生處于高中與大學的銜接期,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階段,《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即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是廣大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是預科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更被視為重中之重。中華民族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內容博大精深,其推崇的誠信精神、優(yōu)良道德等都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中華文化促進了民族文化的歷史進程,民族文化教育對全面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文化教育為高校各學科預科生進入本專業(yè)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線索。語言文字是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任何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因承載一定的思想內容而存在,預科生在學習漢語時,離不開具有一定思想意義的閱讀材料。漢語教學通過大量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并且隨著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水平的逐步提高,漢語教學的題材范圍和知識容量也逐步擴大,難度亦有所增加。除了借助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外,漢語教學也可以根據少數民族預科生所學的專業(yè)及其知識結構,分別從人文、歷史、哲學、經濟、政治等領域選擇不同的側重,在培養(yǎng)漢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進入專業(yè)階段學習應具備和了解的知識與線索。因此,民族文化教育既是預科階段漢語教育的提高和發(fā)展,又是進入專業(yè)學習的普及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相比,民族文化教育的教學功能具有“文道兼養(yǎng)”的多面性,同時承擔著思政教育、審美教育、智力開發(fā)、文化認知等多重功能。所以,民族文化教育的普及為大學生進入專業(yè)課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線索,學生在專業(yè)課中遇到諸如生僻詞匯、特殊文化現象等難題時,因得益于預科階段的文化儲備而更易加深理解,亦能夠在進行文獻資料檢索時快速有效,提高整體閱讀能力。因此,民族文化教育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托,其接受程度直接影響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效果,加強學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是高校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習的根本保障,也是大學漢語教學的首要任務。 民族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需要。預科教育是各個高校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平臺,高等教育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顯而易見。高等教育通過傳承寶貴的民族精神和品格塑造人、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學者,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凝聚了團結奮進、生生不息的動力。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的高質量人才,尤其是知識面廣、跨學科跨領域、具有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民族文化教育在少數民族預科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任重而道遠。當前,高校仍需不斷充實民族文化教育的內容、探究民族文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造濃厚的中華民族文化氛圍,培養(yǎng)文化自覺,進一步摸索少數民族預科生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牛春燕,單位:新疆財經大學中國語言學院)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如何實現實用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
已是最后一篇
-
如何實現實用藝術作品的版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