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有賴于政府、社會組織與公眾共同努力,形成強大的污染防治同盟。這要靠百姓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也需要政府部門既搭建好公眾參與的平臺、保證渠道通暢,還要有負責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
最近,筆者的朋友有點煩心。出去玩,入住賓館時一家人都聞到了刺鼻的味道。朋友聽說這里剛裝修過不久,想換個地方,但媽媽不同意,“雖說對身體不好,可就住一晚,這是小事。別折騰,忍忍得了?!?/p>
朋友跟父母經常出現(xiàn)類似分歧——樓下新開了棋牌室,每天人聲鼎沸,她認為這屬于噪聲污染,應該去投訴;妹妹學校的老師要求用塑料書皮,她覺得對身體有害,理應去跟學校溝通。但父母通常認為這些是“芝麻大點兒的事”,最終息事寧人。朋友感嘆,多少污染和浪費,都是小事最終變成了大事!
其實,在環(huán)保問題上,真不能把“小事”不當回事。例如家里裝修,從選板材、買家具,到后期的檢測、凈化等等,稍不留意,就給健康埋了隱患;垃圾分類,看似可有可無,但不認真對待,就會演變?yōu)樯鐣y題;遭遇污染侵害,若選擇沉默,污染問題可能會愈演愈烈。該較真的地方一點都不能馬虎,該發(fā)聲的時候就要出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環(huán)保事業(yè)不斷進步。
我們常說要提升環(huán)保意識,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其實就是發(fā)現(xiàn)之前沒注意的環(huán)境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如果不把保護自身健康放在心上,又如何能期待他人治理污染、改善環(huán)境呢?從這個角度說,小事不小,凡事較真,推動每個小問題的解決往往有大意義。
但換個角度,我們也該問問,不少人知道環(huán)境污染危害自身健康,為啥在投訴、維權的時候還猶豫不決?究其原因,不外乎兩點,有人是因為不了解感到投訴無門;有人找到了渠道,有關部門卻推諉扯皮,導致污染問題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愿再投訴。
為提升公眾環(huán)保意識,相關部門沒少做工作,但面對越來越多的環(huán)境投訴,處理結果卻往往給剛對環(huán)保問題有所關注的百姓潑了一盆冷水。有的“石沉大?!?,有的回復敷衍,處理遙遙無期。長此以往,百姓心累了、心寒了,誰還愿意響應環(huán)保號召?
環(huán)境問題的解決,有賴于政府、社會組織與公眾的共同努力,形成強大的污染防治同盟。這要靠百姓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也需要政府部門既搭建好公眾參與的平臺、保證渠道通暢,還要有負責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
比如說,與百姓健康密切相關的環(huán)保標準,是否能及時更新修訂?所謂征求意見有沒有真把公眾的想法訴求當回事?受理百姓投訴,除了就事論事解決問題,有沒有主動作為,找出其中的共性問題認真研究并拿出對策?這些事,或許是小事,但把小事做好,不僅能推進相關問題的解決,更能暖了百姓的心,帶動更多的環(huán)保同盟軍。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蔽覀兂Uf保護環(huán)境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無論是公眾還是環(huán)保相關部門,只有把身邊事當回事,把小事當大事,認真對待,才能攜手為碧水藍天奉獻一份力量。(趙貝佳)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非常手段”可用 更要平時用功
已是最后一篇
-
“非常手段”可用 更要平時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