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1月3日電(新華社記者徐壯志 李國利)北京軍區(qū)某兵種訓練基地一大隊三級軍士長郭峰入伍17年來,立志當精兵、當尖兵、當好兵,磨爛筆頭鉆研新型坦克、磨穿鞋底維修故障裝備、磨破嘴皮傳授戰(zhàn)斗技能,在本職崗位上取得顯著成績,先后被總部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學習成才先進個人等,立起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郭峰的夢想就是從軍報國。郭峰出生在太行山革命老區(qū),在紅色基因的耳濡目染下,打小就在心中埋下了矢志軍營、獻身國防的種子。成為坦克兵后,他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訓練場上,在“夏天像烤箱、冬日似冰柜”的坦克里,樂此不疲,埋頭一干就是十多年,把自己練成了精武標兵,還帶出一批打贏尖兵。2014年,第三次面臨走留選擇的十字路口,郭峰又一次選擇了向組織遞交留隊申請。他說:“我的事業(yè)在軍營,我的價值在軍營,當兵是我終生無悔的選擇?!?
練就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是郭峰永遠不變的信念和追求。剛當上坦克兵就遇到坦克轉向失靈,手足無措的他遭到一番奚落。他知恥而后勇,經過幾年努力,熟練掌握3代坦克4種車型8個專業(yè)的使用與維修技能,成為基地首個集駕駛、射擊、修理專業(yè)于一身的名副其實的“坦克兵王”。2013年8月,他僅憑聽聲音就斷定一輛從身邊駛過的坦克有問題,叫停檢查后發(fā)現是發(fā)動機氣缸損壞漏氣。
郭峰常說,當兵就要有點血性。學兵駕駛坦克都是低速通過土嶺等障礙物,郭峰卻覺得這在戰(zhàn)場上有可能成了活靶子。失敗無數次、重來無數次,額頭碰破了、膝蓋磕腫了、腳踝扭傷了、腰痛加重了,他最終探索出駕駛坦克高速通過土嶺的方法。坦克夜間駕駛是險難課目,他卻大膽向基地領導提出加大坦克夜間駕駛訓練課時,有效提升了學兵戰(zhàn)斗技能水平。他說:“只有平時多歷險,才能戰(zhàn)時少危險。”
成業(yè)必先養(yǎng)德,做事必先做人。10多年來,郭峰始終用過硬素質獲得官兵認可,以高尚品德贏得戰(zhàn)友尊重。作為全營最老的兵,他自覺做到集合出操第一個到操場,學習教育第一個到會場,訓練保障第一個到車場,有了險情第一個沖上去。戰(zhàn)士金光旺學習接受能力弱,在郭峰的主動幫帶下,第二年便考取坦克駕駛一級證書,也當上了班長。這些年,郭峰還為部隊培養(yǎng)了2000多名戰(zhàn)斗骨干,為大隊教出158名特級、一級坦克駕駛員,為營連帶出53名班長,所帶班排6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郭峰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一代革命軍人對黨的赤膽忠誠,值得全軍將士學習。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全民閱讀重在質量
已是最后一篇
-
全民閱讀重在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