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勞動教育應由家庭勞動教育、社會勞動教育和學校勞動教育共同構成,這意味著,加強“勞動教育”不能只從娃娃抓起,也應從成人抓起。
近日,教育部聯(lián)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
“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是蔡元培先生最早倡導的,為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蔡先生特別提出“勞工神圣”的口號。
1934年,毛澤東在論述文化教育時,力主“使教育與勞動聯(lián)系起來”。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規(guī)定:“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也規(guī)定:“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p>
可現實是,“勞”字淡出、“五育”僅?!八挠钡默F象屢見不鮮。
一方面,“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舊觀念始終揮之不去,人們習慣性地將體力勞動視為不體面,父母更期望自己的孩子當白領,而非藍領。
另一方面,在具體操作層面,長期存在“智”字獨大、壓倒其他的偏頗,因“智”有客觀衡量標準,更易操作,況且高考也以考核“智”為主,其他教育都在壓縮自己以為它讓路,則“勞”字被忽略,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表述為“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給人以錯覺:似乎勞動教育已經“過時”,沒必要再單獨講。
事實上,僅有德智體美,根本無法替代“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促進其智力發(fā)育、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形成,可以看到,孩子的許多不良品質,大抵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缺少勞動教育中找到根源。
但,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確實存有一些具體的困難,比如孩子不愿配合、敷衍了事,此外很多家長不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借口“學生以學業(yè)為重”,或予以抵制,或親自代勞,老師對此無計可施。結果勞動教育常常被異化為走過場,或者是有背景的孩子不做、沒背景的孩子多做。
加強勞動教育,不能只是量上增加,關鍵要刷新觀念、改革方法,力避“一陣風”。比如引入項目教學,將課程與動手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再比如通過“校園開放日”等,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勞動,都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當然,要真正將“勞動教育”深入下去,關鍵是要力促社會風氣的改變,好的勞動教育應由家庭勞動教育、社會勞動教育和學校勞動教育共同構成,且勞動教育應越早越好,理論上應在孩子3歲時便嘗試實施,這意味著,加強“勞動教育”不能只從娃娃抓起,也應從成人抓起。(蔡輝)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繃緊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之弦
已是最后一篇
-
繃緊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