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游要“游”更要“科普”
廣州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從本月至12月將舉辦“廣州科普游自由行”活動,全市百余家科研單位、科普基地將提供1.5萬個名額免費向市民開放。據(jù)介紹,從去年開始的“廣州科普一日游”報名火爆,幾乎每次活動都有萬余人報名,有的活動抽簽中選比考公務員更難。 廣州人對科學的熱情可見一斑,搶破頭為了科普游的現(xiàn)象給人帶來不少正能量。有關部門看到公眾的巨大熱情,將“一日游”升級為“自由行”,名額大增,參觀單位也多了不少,無疑是順應民心的一件好事。 但有人指出,公眾對科普游的熱情可能也有些“水分”,證據(jù)就是報名人數(shù)最多的是游覽長隆野生動物園,“中簽難過公務員”也正出在這里。但筆者認為,長隆野生動物園未必就科普“成色”不足,不必對公眾的熱情戴著有色眼鏡冷嘲熱諷。科學素養(yǎng)在好奇中發(fā)端,在動手中提升,選取一些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機構作為科普場所,激發(fā)公眾興趣,值得稱贊。難道只有去科技館才叫科普?這樣的認識恐怕有些狹隘,哪怕讀一本科幻小說,看一部科幻電影,只要對科學發(fā)展有所思有所感,科普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升級為“自由行”后,主管部門也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要明確“科普游”與一般游覽的區(qū)別,不能僅僅安排游山玩水、到此一游就了事,要“游”更要“科普”。其次,游覽人數(shù)暴增后,相關場館也面臨嚴峻的維護難題,尤其是一些需要互動的體驗項目,比如廣東科學中心等人流量大的科普場所一度“傷痕累累”。這既需要相關部門加強設備看管、維修的力度,也要提醒公眾在“自由行”中除了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也不能忘了文明素養(yǎng)。(張漲)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答好救災考題的中國,將更加自信
已是最后一篇
-
答好救災考題的中國,將更加自信
責任編輯:項麗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