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評 黑龍江省出現了高考“加分門”,這次加分的根據是因為考生的思想品德優(yōu)秀。尤其讓網友質疑的,不僅是這次加分的人數多,而且頗集中。雞西某中學的一個班就有12人獲得此項照顧,因而被人呼為“雷鋒班”。這一事件在網上披露后,教育主管部門稱,程序符合要求,而對于有人質疑“雷鋒班”的出現,雞西市教育主管部門則稱,這個班的整體素質較高,“就像有些高中一個班級有好幾個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一樣。” 思想品德加分,要寧缺毋濫 弘揚思想品德可以理解,但事關高考公平,一定要寧缺毋濫,切不可“擴大化”。 盡管今年“奧賽”退出高考保送條件引人注目,“省級優(yōu)秀學生”的保送條件依舊赫然在列。以此,黑龍江以“思想品德”作為“優(yōu)錄”參照,似無不可。畢竟人才要德才兼?zhèn)?,“德”字為首。但是,細加推究,頗有需推敲之處。 首先,“品德優(yōu)秀”者可以有很多,這是好事,但一個班里出現12個還因此高考加分,就有點不正常。且不說數百之眾的高中孩子,能有多少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而根據所謂的“外在事跡”,來區(qū)分誰的思想品德“更突出”,似乎已經走上了形式主義的歧路。 其次,雖然“雞西市實際”包括了“好習慣示范生”這樣一種含糊其辭的榮譽,但這里可能存在著長期的習慣性認識誤差,即把乖孩子混同于“思想品德好”的孩子。更何況,高中生的年齡,世界觀與價值觀尚未成型,隨時可能“覺今是而昨非”,以這一階段的“突出事跡”作為選拔標準,也有刻舟求劍之嫌。 從深層次看,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實是個人對自身的內在要求,是超越了功利的絕對律令。在特定時刻,做出了一些“感人之舉”,其實不過是行所當行,無需刻意宣揚。加以“優(yōu)錄”褒揚,也許意在弘揚正氣,但負面作用同樣不可小覷——一旦設定“突出”的標準,如何保證學生不會群體效尤,“為突出而突出”?而此舉甚至可能為行善者招致額外負擔,如江西奪刀高考少年之表態(tài),“若免試保送會使救人行為變味”。 總之,弘揚思想品德可以理解,但事關高考公平,一定要寧缺毋濫,切不可“擴大化”。依我看,極少量特例可以法外從寬,如今年全國關注的高考奪刀少年的例子。其他,大可無為而治,因為,思想品德好的人本該是社會大多數。(徐行 大學教師) 品德加分不如建信用檔案機制 道德如何衡量?也許比較切合實際的做法是,每個學生(當然還有每個國民)從一開始就建立一種合理的信用檔案機制。 這件事被發(fā)酵成為新聞,說明主管部門的解釋難以服眾。 思想品德,強調的是一個人的自我內心的修養(yǎng),而思想和修養(yǎng),是無法數量化的,無法用外在的某些指標來界定的,而如果你要強行用數據和標準來衡量,必然會失去內在修養(yǎng)的本義。而且如果將此又作為某項事關個人命運的高考的評價標準,這就不是個人的評價問題了,這就關涉到整個高考的公平問題了。眾所周知,因為思想品德是“軟性”的,當這種軟性的東西和直接和關鍵的利益相關了之后,漏洞就會出現,作偽,甚至舞弊、黑箱操作等等,會成為必然。于是,一個班級出現12人的思想品德加分情況,自然會引起人們的“聯想”。在這個意義上,這次“加分”事件,絕對不是黑龍江省雞西市“躺槍”。 既然思想品德無法數量化、標準化,可是政策制定者還要增加這一項,這就又會引起人們的諸多“想象”。因為無數事實已經教給了人們,凡是有人為推薦的地方,就會有漏洞,就可能有黑箱操作,“點招”便是一例,本意當然是為了選拔有特長和特殊貢獻者,但是最后還是淪為各地方高考、高招中權錢交易的途徑。 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隋唐科舉制度制定之前,人才的選拔和考核就有謂之“舉孝廉”等推薦制度,正是因為舉孝廉等將思想品德作為標準化和數量化,導致了流弊從生,所以科舉制度才會出現。盡管說科舉制度備后詬病,但是在古代社會,這種考試制度是一種合理的選擇,延續(xù)了幾千年。就像目前依然通行的高考一樣,雖然唯成績論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但是對于事關千千萬萬的考生的公平而言,成績畢竟是最符合實際的選擇。 當然,并不是說“思想品德”一點不重要,并不是說“思想品德”完全不能作為一種考量因素。恰恰相反,其實真正的個人修養(yǎng)、內心道德提升,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這就牽涉到了那個永恒的難題:道德如何衡量?這需要求助一種良性的國民文化氛圍,求助一種成熟的考評機制。也許比較切合實際的做法是,每個學生(當然還有每個國民)從一開始就建立一種合理的信用檔案機制,作為高校招生時的參考,而絕不應該像黑龍江省的那種簡單的加分的做法。當然,信用的建立,道德的弘揚,恐怕還是主管部門首先做到,或許這樣才能避免這樣一種情況的出現:為什么主管部門某些政策的制定公布,選拔的結果,每每引起人們的“聯想”、“想象”,我想這一現象,倒是值得相關部門本身需要自省和反思的。(趙普光 學者)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簡政放權 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新力
已是最后一篇
-
簡政放權 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