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字當頭,在當前的一些干部中,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現(xiàn)象。研究改革,困難擺出一大堆,總想再等一等、看一看;落實工作,經(jīng)常左右為難,這也怕那也怕,唯恐給自己惹來麻煩。畏難情緒所及,自然是精神狀態(tài)低迷,改革難有突破,工作難以推進。 干事難不難?確實不容易。在今天的中國,要解決“發(fā)展起來后的問題”,更是這樣。全面深化改革,割自己的肉、動別人的奶酪,會更直接地感受到什么叫“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推動轉型發(fā)展,在適應新常態(tài)中保持改革與增長的平衡,會更真切地體會到什么叫“逆水行舟”;深入改進作風,要求越來越嚴,違規(guī)成本越來越高,會更清晰地感受到制度籠子對權力的約束。 然而,面對改革任務,“難”就不敢了嗎?解決發(fā)展難題,“難”就不干了嗎?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堆里,矛盾和問題就不存在了嗎?感慨“為官不易”,干脆“為官不為”,責任心就放在一邊了嗎?肯定不行。千難萬難,畏難才真難。一味地害怕困難、回避矛盾,各項工作將停滯不前,干部自己也一事無成。 改革再出發(fā),精神最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且不說當年干革命的生死考驗,就說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無論是在春寒料峭中推廣聯(lián)產(chǎn)承包,還是深圳特區(qū)奮力“殺出一條血路”,或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形成與完善的過程,何時輕松過、容易過?正是“橫下一條心”,拿出一股子氣,有苦不怕苦,知難不畏難,我們才一次次化難為易、化危為機,推動中國發(fā)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規(guī)避矛盾問題,幻想一本萬利,天底下哪兒有這樣的好事兒?反過來講,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發(fā)展。不解決矛盾和問題,改革發(fā)展從何談起?改進作風,學會在監(jiān)督和約束下干事,不正是修身正己的成長?轉型升級,告別粗放型增長模式,實施創(chuàng)新驅(qū)動戰(zhàn)略,不正是化蛹成蝶的過程? 我們常說,難走的路是上坡路。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接近民族復興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背負風險乃至危機的艱險攀爬。然而,千難萬難,攻堅克難就不難。這種自信與底氣,歸根到底是因為,無論推進改革,還是改進作風,抑或懲治腐敗,我們都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有著強大的民意基礎。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也要干;應該負的責,冒著風險也要擔,這是黨員干部的立身之本、從政之要,也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標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任有每一任的職責。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上,光榮屬于那些迎難而上的人;在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里,成就體現(xiàn)在戰(zhàn)勝困難的追求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擔當起該擔當?shù)呢熑巍?,敢字當頭、干字在前,敢于負責、敢為人先,我們就能穿越激流險灘、抵達勝利彼岸。(人民日報評論員)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一種“純粹”鑄就公仆精神
已是最后一篇
-
一種“純粹”鑄就公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