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出版社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了很多變化,比如選文:二年級上學期第二課,歌曲《天路》以詩歌形式入選教材,三年級的延伸閱讀中居然收錄了臺灣歌手周杰倫的歌曲《蝸?!贰6鴤鹘y(tǒng)愛國主義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配的是挖空心思找來的“老水井”的新聞圖片。 如之前的“魯迅文章大撤退”、“莫言文章入選教材”、“朱自清的《背影》消失”等帶來熱議一樣,這次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變化,同樣引起熱議。尤其是周杰倫的歌曲《蝸?!啡脒x,更是爭議較大,有人認為其歌曲充滿正能量,也富有時代性;也有人認為,這是“俗文化的代表”。 無論爭議如何,教材主編、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的初衷是:“必須按照真語文的思路徹底打破以前的內(nèi)容,讓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tǒng)一,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目的?!比欢?,在缺乏標準的情況下,究竟怎么樣才是“真語文”,“正確的語文觀”是什么,這些注定不會有統(tǒng)一答案。那么,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就只代表了部分人的“語文觀”。 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承載著特殊使命,無論什么文章,一旦選進語文教材,就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獨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個教材系統(tǒng)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是教學活動的憑借,發(fā)揮著工具性的功能;“語文教材不僅僅是例子”,還發(fā)揮著人文性的熏陶育人功能。在這個意義上,相比于誰的作品、誰的哪篇作品該不該入選語文教材的爭議,爭議背后的各執(zhí)一端、莫衷一是更讓人憂慮,因為它影響著育人的導向和育人的效率。 那么,什么樣的語文教材選文標準才是最好的呢?恐怕也沒有定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王曉霞教授,曾系統(tǒng)地研究了國外及港臺地區(qū)語文教材選文標準觀,發(fā)現(xiàn)第一類是文化本位的選文標準,比如法國的“經(jīng)典化”標準、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傳統(tǒng)化”標準;第二類是社會本位的選文標準,如美國的“生活化”標準、香港的“實用化”標準;第三類是個人本位的選文標準,如英國的“本體化”標準、日本的“人格化”標準。 就目前的語文建設(shè)來說,選文只是一個方面,更嚴重的是語文教學的異化——不是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體驗出發(fā),而更多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語文;解讀作品不是從作品本身出發(fā),而是機械地沉溺于對“中心思想”的提煉與解讀;看待作家,不是從作家的時代背景和完整人生出發(fā),而是在只言片語中隨社會思潮而搖擺,要么“微言大義”,要么“只抓虱子”。語文教育成敗的關(guān)鍵,教材固然重要,但教學更重要,因為教材是死的,而教學是活的。 因此,當務(wù)之急,是拋棄教材選文的爭議,把語文教學從“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中解放出來,將死氣沉沉的教師單一講授變?yōu)榭鞓?、對話、開放、生動和探究性的語文課堂,真正“直面文本、直面語言、直面人的心靈、直面人的生命”,實現(xiàn)“文從心出,心在文中,循文會心,實現(xiàn)心靈的相遇相通”,讓學生在樂學語文、會學語文、學會語文、善用語文中潛移默化地完成“語言行為,能力和習慣的培育”。(郭文婧)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權(quán)威認證怎能成斂財游戲
已是最后一篇
-
權(quán)威認證怎能成斂財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