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大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和保護的意識?;顒?/span>引起了20城網友的積極關注,新浪微話題閱讀討論量達40余萬次人,收到網友原創(chuàng)博文百余篇,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一、活動開展情況
1、依托網絡平臺,拓展活動傳播影響力。網絡在新媒體時代已經成為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陣地,充分利用網絡及時、便捷、互動性強的優(yōu)勢,通過“兩位一端”開展愛河護河活動,邀請廣大網友尤其是青年網友積極上傳身邊江河的照片、發(fā)表評論,撰寫博文分享家鄉(xiāng)最美河流,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尚。
2、聯動多地城市,打造合作共贏新路徑。活動開始階段,20個城市同時通過手機微信易啟秀、都市報、本地文明網等渠道共同發(fā)布宣傳公告,廣泛發(fā)動、積極動員讓更多的網友參與到網絡正能量傳播活動中來。通過志愿者的口口相傳、條條點贊、時時轉發(fā),將愛河護河的觀念從一個城市(人)傳遞給另一個城市(人),有效實現了城市文化共享,極大地提高傳播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了較好的整合效果。
3.加強宣傳總結,提高活動成效覆蓋面。通過工作QQ群和報紙及時發(fā)布活動提示和要求,邀請網友參與活動。活動結束后,精選一批有典型代表的江河照片,按照“最美河流”、“志愿者們愛河護河風采”、“志愿者手書倡導愛河護河”等類別,制作成精美圖集,并制作網絡專題和微信易啟秀,在PC端和手機終端進行傳播展示。
二、活動主要成效
1、“城城聯動”有助于凝聚最廣泛的愛河護河共識。 網絡傳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通過網絡傳遞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理念、呼吁倡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行動,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凝聚最廣泛的共識,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這里是我們的江河”網絡文明傳播活動,新浪微話題參與討論網友3000余人,微博閱讀量達40.1萬次,博文百余篇,。
2、“城城聯動”有助于明確愛河護河的重點。共同發(fā)聲,能夠讓人們對各地環(huán)境保護和治理的情況有一個清晰了解,尤其是在跨越多區(qū)域河流的治理上,通過各地的聲音可以及時了解到哪些河段已經取得治理成效、哪些河段行動遲緩等,從而有助于找到河流治理的重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3、“城城聯動”有助于各地愛河護河經驗相互借鑒。網絡把各地人們聚集到一起,縮短了地區(qū)之間的距離。在愛河護河聲音中,包含著一些愛河護河的好經驗、好做法,而對于一些正致力于河流保護治理的地方來說,無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鑒。
三、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活動的思考
“這里是我們的江河”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在如何更加緊密地圍繞中心,如何有效、接地氣地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活動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同時,我們對城城聯合活動還有一些思考。
一是要注重策劃。一個好的思路和策劃案是一個活動能否成功開展并形成廣泛影響的關鍵,策劃的活動主題要結合時事熱點和順應廣大網民的參與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共鳴。
二是要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該活動聯合了紹興、寧波、包頭、嘉興、佛山、株洲、惠州、馬鞍山、合肥、青島、鄂爾多斯、臨沂、淮北、岳陽、肇慶、赤峰、池州、杭州、武漢、濟南等20城市,各自分工明確,活動各環(huán)節(jié)進行順利,各地廣泛發(fā)動,積極參與,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愛河護河”的輿論熱潮,極大地增強了活動影響力,這是“單獨作戰(zhàn)”很難取得的效果。
三是要善于宣傳。在活動開始階段,《紹興晚報》、《武漢晚報》、《合肥日報》等20多家報紙對活動做了預告宣傳,各地文明網、文明微博、文明微信和易啟秀齊發(fā)力,在網絡上形成宣傳浪潮,引起了全國各地網友的極大關注。在活動開展階段,各地文明辦及時下發(fā)工作提示,廣泛動員本地的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進行微話題評論、轉發(fā)和博客撰寫,保持了活動的熱度。不少網評員看到了該活動,主動加入其中,發(fā)表了《“網上護河”是協(xié)同共護生態(tài)文明的注腳》、《生態(tài)文明建設貴在有“我們思維”》等評論文章。在活動結束階段,又及時刊發(fā)了活動綜合稿、專題和易啟秀等,中國文明網在首頁要聞區(qū)予以展示推介,進一步擴大了活動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