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高瞻遠矚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立意高遠的重要論斷,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得到堅持和發(fā)展。 縱觀我國改革發(fā)展史,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要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必須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guī)律,堅持正確的改革方法論,不斷開創(chuàng)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一、突出問題導向,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銳意改革、擴大開放,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條基本經驗就是,通過改革開放不斷破解束縛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實現了綜合國力大幅躍升,走出了一條適應基本國情、順應人民意愿、符合時代潮流的中國道路。當前,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要敢于直面問題。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在于敢不敢正視問題,善不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不敢于正視問題是態(tài)度問題,需要我們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對存在的問題不掩蓋、不回避、不推脫。敢于正視問題,還必須善于發(fā)現問題,這是一個能力問題。發(fā)現問題,要求我們有一雙洞察問題的眼睛,拓寬視野看世界、看中國,看歷史、看未來,從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推動社會主義中國步步向前發(fā)展的偉大實踐。 要科學分析問題。全面深化改革本質上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我們還將遇到更多的問題和風險。要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戰(zhàn)勝各種風險挑戰(zhàn),需要準確把握問題的實質。因此,能不能科學分析問題、善不善于“解剖麻雀”,是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有效推進的一個前提。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重大問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全面解剖,要挖得深、剝得細、辯得明,由淺到深,由點及面,由此及彼,指出問題的實質和根源,充分剖析依附于問題表象背后的深層次矛盾和內在機理,找準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癥結,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唯有這樣,才能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前瞻性和科學性,也才能對癥下藥。 要善于解決問題。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也是破解矛盾的著力點。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要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問題是工作的導向,也是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就是要敢于向問題動刀,啃硬骨頭、過深水區(qū)。我們正是迎難而上,站在高起點,進行整體性考慮和系統(tǒng)性設計,破難題、固基礎、謀長遠,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得以強力推進;一些直接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正在從體制機制上得到破解。從行政體制到經濟體制,從社會管理體制到教育體制、文化體制、科技體制改革,從戶籍制度改革到涉及醫(yī)療體制、就業(yè)制度改革,改革之“全”之“深”,前所未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正是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改革和不斷破解矛盾的前進中,我們的事業(yè)一步步發(fā)展,我們的國家一天天昌盛。 二、加強頂層設計,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當前我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面臨的矛盾錯綜復雜,許多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必須從大局出發(f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就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推進改革。要更加注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 堅持戰(zhàn)略思維,抓住事關全局的重要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找到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重點,才能牽住牛鼻子,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注重抓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發(fā)展、事關人民福祉的緊要問題,進而明確有效破解問題的主攻方向。 堅持辯證思維,通過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è),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改革絕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的事業(yè)越是向縱深發(fā)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 堅持系統(tǒng)思維,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tǒng)性、可行性研究。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我們講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其中步子要穩(wěn)就是要統(tǒng)籌考慮、全面論證、科學決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各領域改革和黨的建設緊密聯系、相互交融,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領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牽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難推進下去,即使勉強推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要更加注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 堅持底線思維,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底線思維,是對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整體性把握,要求我們主動認識規(guī)律,自覺順應規(guī)律,系統(tǒng)解決各種問題。底線思維,是“有守”和“有為”的有機統(tǒng)一。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我們就能從底線出發(fā),不斷逼近頂線,讓改革“蹄疾而步穩(wěn)”,使發(fā)展更上一重天。堅持底線思維,是我們應對錯綜復雜形勢的科學方法,更是推動新一輪改革的治理智慧。 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全面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創(chuàng)新,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推進我國的科技進步、經濟發(fā)展,激發(fā)社會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qū),各種深層次矛盾相繼爆發(fā),轉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緊迫,成長中的煩惱也越來越多,全面深化改革也面臨較多歷史的、時代的制約因素。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須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最大限度地集中全黨、全社會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破除體制機制等改革約束,進一步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堅持創(chuàng)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