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7日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我有幸作為十位發(fā)言人中的80后代表,作了題為《新一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探索與使命》的發(fā)言。這些天,細細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越來越感受到黨中央對青年一代學者的期望、勉勵與鞭策。
樹立為國家服務的緊迫感與責任感
當下中國學術界涌現(xiàn)出不少后起之秀,但與前輩學者同期水平、與國際同輩學者表現(xiàn)相比,整體上存在較大差距,沒有達到社會期待,難以及時滿足國家需要。
目前中國各個重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學科帶頭人,很多在30~40歲已頗有建樹。比如,20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城市改革,20世紀90年代初的初期市場化改革,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應對與2001年“入世”談判等,都有青年學人的身影。
歐美發(fā)達國家的青年學人也英才輩出。21世紀初的重要國際政治理論家溫特40歲出版了《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歐元之父”蒙代爾32歲出版了尋求經(jīng)濟一體化下最優(yōu)貨幣原理的代表作《國際貨幣制度:沖突和改革》。
相比之下,現(xiàn)在30~40歲之間的中國青年學者,能為中央決策進程發(fā)揮實質作用或著述在全球引起關注的,尚不多見。一些青年學者較少關注國家命運、閉門造車,甚至有剽竊捏造等學術不端問題。
當然,相關部門確實需要有更切實的措施為青年學人落實保障,但青年學者更應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
立足實踐,尋找不斷進取的廣闊空間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多次表達了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未來發(fā)展的期待與要求,需要青年一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牢牢記取。
青年學者要有融通古今中外資源,尤其是吸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為我所用的能力,而不是照搬照抄基于別國經(jīng)驗的學術成果,接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居高臨下的學理說教。部分青年學者喜歡在中國現(xiàn)實中尋找西方理論的論據(jù),或拿西方理論來檢驗中國實踐。這樣的研究方法不能適用中國國情,也體現(xiàn)不出繼承性與民族性。
青年學者要以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為終極目標,在生活實踐中尋求真正的研究選題,讓研究工作回歸到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的思考中來。當下,不少年輕學者對中國本土事情漠不關心,或簡單地基于媒體報道和道聽途說進行研究,沒有體現(xiàn)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和時代性。
青年學者要有跨學科認識問題的意愿,需要立足于本專業(yè),又能涵蓋其他廣泛領域,形成基于中國實踐的世界觀、方法論,體現(xiàn)研究的系統(tǒng)性、專業(yè)性。
總書記的講話為青年學者樹立了職業(yè)信心,確立了工作方向。青年一代學者面臨著重大的時代機遇,只要立足于中國實踐,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便利,下苦功夫,一定有望趕超前輩,與西方學者競爭,尋找到不斷進取的廣闊空間。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任重道遠
過去三年多,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工作一直緊緊圍繞著國家的需求展開。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心得:
不滿足于從學術文獻中找選題,積極從社會實踐和政策文本的不足中發(fā)現(xiàn)真問題。例如,我們的研究在推動中國申辦G20峰會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
不滿足于學術研究,為推進國家戰(zhàn)略貢獻思想力量。人大重陽先后推進了中國-土耳其、中國-伊朗、中國-尼泊爾、中國-美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多輪雙邊智庫“一帶一路”對話,基于研究成果,傳播中國重大的政策主張,推動各國之間的政策溝通與民心互通,體現(xiàn)了智庫的執(zhí)行力和傳播力。
不滿足于書本知識,基于中國本位進行實踐調研。近年來,我們調研了40多個國家和上百個國內縣市的“一帶一路”建設狀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研究,為各個決策部門尋找解決方案,講述真實情況。
當下,中國改革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階段,各類問題層出不窮,亟待青年一代學人尤其是智庫學者發(fā)現(xiàn)真問題,拿出真招數(shù),推動決策者解決問題。這是時代的迫切召喚,更是我們未來的生存發(fā)展之需。(作者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
- 上一篇:
-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已是第一篇
-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