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珍芳,女,1959年10月生,浙江省常山縣大橋頭鄉(xiāng)客弄村村民。幼時意外落下終身殘疾的她,在一次為困難群體捐助衣物的慈善活動中受到啟發(fā),回憶起童年時冬天沒有棉鞋穿的痛苦經(jīng)歷,便開始縫制棉鞋免費贈送給老人穿。她一干就是13年,先后縫制過冬棉鞋1萬余雙,總價值20余萬元,制作棉鞋的縫紉機已經(jīng)換了7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棉鞋阿姨”。傅珍芳曾榮獲全國首屆“最美敬老志愿者”等榮譽。
回憶起兒時之痛 萌發(fā)贈棉鞋之心
十幾年前的一次杭州之行,傅珍芳看到了為困難群體衣捐鞋的慈善活動,觸動了她內(nèi)心柔軟而疼痛的部分。傅珍芳沒上過學(xué),在她的記憶里,童年時冬天沒有棉鞋穿的經(jīng)歷讓她至今想起都頓感一陣寒意。3歲那年,因為一次意外,傅珍芳從高臺上摔下,當(dāng)時家里條件差,沒能及時治療,從此便落下殘疾。冬天,襪子都難有一雙,病腿上長滿凍瘡,痛起來走路都邁不開腿。“我見不得沒鞋穿的人,因為我嘗過受凍的苦?!备嫡浞颊f出了做棉鞋的初衷。
從此,傅珍芳便踏上了手工縫制過冬棉鞋的道路。每天的生活是規(guī)律又單調(diào)的,早晨6點起床,洗漱、燒早飯,之后便坐到“棉鞋攤”前開始工作,有時甚至要忙到晚上11點多。這一干就是13年,衢州市幾十家敬老院的孤殘老人和鄰近村莊7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都穿過她一針一線縫制的棉鞋。
平常省吃儉用 卻投入了所有的養(yǎng)老錢
傅珍芳家中的陳設(shè)很簡單:一張八仙桌,一臺縫紉機,然后就是一堆堆的布料與棉鞋。為了節(jié)省5毛錢一雙的成本,傅珍芳要到十幾公里外的集鎮(zhèn)上或者縣城里進貨。一次,她乘坐小姐妹的電動車去進貨,電動車摔到路邊溝里,傅珍芳傷了4根肋骨,需要住院,但為了省錢,傅珍芳執(zhí)意回家養(yǎng)傷,兒子和老伴站在診室門口,一把把地抹眼淚。
起初傅珍芳買棉鞋材料主要用的是子女給他的錢,后來兒子生意不景氣、家里開銷也大了,給她的零花錢就沒那么多了。而棉鞋的樣式在傅珍芳的不斷摸索下有了改進,從最早的毛線鞋到海綿夾層,再到如今的絲棉夾層,每雙成本貴了幾元,但絲棉保暖效果更好。傅珍芳便拿出了多年來零零碎碎攢下的積蓄補貼到做棉鞋上。13年來,傅珍芳縫制了過冬棉鞋1萬余雙,材料成本達到了20余萬元,幾千元的縫紉機已經(jīng)換了7臺,而這幾乎花光了子女給她和丈夫的養(yǎng)老錢,但傅珍芳從未后悔過。
由于常年低頭做鞋,她有很嚴(yán)重的頸椎病,頸部紅腫,并已壓迫到神經(jīng),稍一抬頭就會頭暈、眼花。子女們把她拉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說脖子后面鼓包需要動手術(shù),傅珍芳一口回絕了:“不行,住院開刀要花費那么多錢,舍不得!而且一開刀,起碼一年不能做棉鞋了?!?/p>
嚴(yán)重的頸椎病讓傅珍芳經(jīng)常痛得抬不起頭,家人勸她不要再做棉鞋了,可傅珍芳怎么也不答應(yīng),仿佛做棉鞋已經(jīng)成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隨著“棉鞋阿姨”的名頭越來越大,周邊省份的公益組織也慕名來“求鞋”,她覺得肩上的責(zé)任更重了,更多的老人需要她繼續(xù)做下去。前幾年,她也組建了一支客弄村愛心小隊,教授隊員棉鞋制作工藝,并為附近老人提供修理電器、免費理發(fā)等服務(wù),將“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愛心傳遞下去?!懊扌⒁獭备嫡浞颊f,即使成了“棉鞋奶奶”,她也會繼續(xù)做下去。(責(zé)任編輯:高晟寒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