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一村一策”立规矩 移风易俗不犯难-中国文明网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一村一策”立规矩 移风易俗不犯难
发表时间:2024-02-26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不想大操大办也不行,本村人会笑话的”“流程我们不懂,这种事听家里长辈的”“请来的‘一条龙’服务公司,怎么说怎么算,掏钱就行了”……在一些农村地区,重仪式、重酒席、重礼金的隆重“身后事”被认为是缅怀逝者的必然方式,而相互比较的氛围让真正传承下来的当地风俗所剩无几。

  这种大操大办的习惯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痛点”,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通过“一村一策”立规矩的举措,将丧葬礼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两个和美”约定,制定文明办丧细则,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凝聚文明共识。

青村镇乡村风貌。

  “贤殡理事会”小组织发挥大作用

  “小赵,我刚把假道士劝退了,接下来我爸的丧事怎么做,我听你们的专业意见……”在青村镇钱忠村,一户村民家里老人去世了,其家人按照旧习俗请了道士前来“做法”。“贤殡理事会”成员赵春贤赶到现场,劝解逝者家人,不要在一些商贩的“道德绑架”下花了冤枉钱,并拿出“文明办丧奖补办法”,称在不搞封建迷信、不请假道士和尚开展丧事活动等情况下,政府会给予一定奖补金。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可不能唱反对票。”回想之前被假道士搞得乌烟瘴气的经历,逝者的长子老邱心有余悸,“这样挺好,村里有靠谱的帮忙,我不仅没有违规还能得到奖励,乡里乡亲也都很理解我。”

  而这靠谱的人就是集结村(居)老干部、乡贤等组建的“贤殡理事会”,引导文明办丧并全程指导。赵春贤就是钱忠村“贤殡理事会”成员,他说:“我们发现,很多家庭愿意我们上门劝解。对于上门倡导文明办丧,既给了一些本不愿意大操大办的家庭一个台阶下,也帮着鉴定了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服务供应商,可以省去事主家很多无谓的环节和开销,也可以感染周围其他村民接受新风俗。”现在,村民都会主动到村里借走播放哀乐的录音机,以代替原本喧闹扰民的吹打班子。

钱忠村贤殡理事会成员在入户宣传。

 “美丽约定”约出文明新风尚

  村民们办喜事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办白事请道士吹打、扎纸、烧纸钱等,与乡风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同样困扰着青村镇岳和村。“为了这些事,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有过不愉快。村里希望大家养成移风易俗的理念,虽然讲过课、上过门,甚至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板过脸、动过气,但村民就是不买账,觉得自古红白大事就是这么办的。”岳和村村书记回忆,“党员群众纷纷出谋划策,大家积极讨论,最后才形成一致——婚嫁事宜不讲排场,不搞攀比,随礼适当,崇尚新风;白事不搞道士吹打、扎纸烧纸等事,坚持厚养薄葬。”后来,村里也把这一规定记录在《岳来岳美·村民自治手册》中:婚事新办、丧事俭办,不搞排场、不搞吹打的补贴800元。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移风易俗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个别不遵守规定的村民,但有了“美丽约定”和村民自治手册的引导和约束,村委会在推行移风易俗工作时也更有底气了。“美丽约定”充分尊重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也能让村民服气。《岳来岳美·村民自治手册》推行后,岳和村村民学习热情高了,生态环境更好了,邻里更和睦了,村里工作推行也更顺利了,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从原先的“要我美”变成“我要美”。“居民们从被管理者变成村庄治理的一员,反而更加支持村里的工作。”岳和村村书记说道。

岳和村村民用积分兑换奖品。

  “三劝机制”扬乡村振兴新风

  吴房村是“全国文明村镇”,也是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掩映在桃林中的“吴房人家”自古敦宗睦族,注重修身学养,是远近皆知的“孝义之家”。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始终是吴房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倡导文明新风过程中,吴房村探索推出“三劝机制”,通过劝导丧事承办人、劝导近亲属、劝导吹打的形式劝阻村民文明办丧、丧事简办,让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村民费桂仙的儿子40多岁因突发恶疾在医院病逝,按照旧时习俗,要大办丧事以表达对逝者的沉痛哀悼。因此,在费桂仙母子还未回到家中,家里亲戚就已闻询联系“一条龙”服务,开始吹打等一系列程序。吴房村村书记得知后,即刻赶到现场,对费桂仙、“代理操办人”和第三方人员进行劝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场参加仪式的亲属也都表示理解,村民老吴说:“我们是‘全国文明村镇’,就要讲文明,文明不允许的事,我们就不要做。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大家都要珍惜。”

吴房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

  吴房村积极调动党员力量,发动全村67名党员率先签订《文明办丧承诺书》,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少数带动多数,引导群众自觉做移风易俗的建设者、守护者,让广大群众心服口服、积极响应。在吴房村,一名80多岁的老党员在去世前特意嘱咐子女在其身故后,丧事不可大操大办,一切按照承诺书上的要求来办。其小女儿对父亲的想法不理解,也担心会遭人诟病,坚持要按照旧俗来操办。作为一名党员,又是村民调解员的大儿子,毅然站出来做通了妹妹的思想工作,他说:“遵照父亲遗愿操办,是老父亲作为一名党员对党的最后的忠诚。”为了解决已流转宅基地的村民们对百年后操办后事地点的顾虑,吴房村还建设了“里人客厅”,专门为集中上楼、老宅流转的村民提供服务,让他们在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一份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目前,青村镇各村不仅把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而且还发挥各自智慧,因地制宜制定机制,通过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的实践,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文明新风在农村落地生根。(供稿:上海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