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文明网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发表时间:2023-12-21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然而,进出信息“逆差”、中西形象“反差”、软硬实力“落差”仍未转变,国际格局“东升西降”、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同时存在,有理说不清、说不出、说不响等不可回避也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面对中西话语和叙事之争,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新视角破解现实困境和传播迷局,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国际化构建路径,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

  在破立并举中夯实话语根基。将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破西方中心主义理论与观念、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加快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构建步伐。在中国议题上,坚持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系统梳理有独创性和影响力的话语,构建中国议题和话语池;在国际议题上,围绕全球性重大问题,贡献更多有鲜明中国特色、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坚持“两个结合”,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打造中融通中外、贯通古今。通过学理研究和话语转化,上承政治话语,下接百姓话语,外通国际话语。立足“人有我新”,对西方概念予以新的中国阐释;实现“人无我有”,创造更多中国独有的价值和概念体系;争取“人我相通”,为中国话语赋予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新旧转换中提升传播效能。在坚持做好传统主流媒体的同时,把更多资源投入外宣传媒的版本升级与力量整合上,推动实现数字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弯道超车。在国际传播新赛道上,提前布局、主动出击,集社交媒体、自媒体、新媒体、智能媒体之所长,着力打造一批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外宣传媒。面对西方战略遏制和舆论打压,横眉冷对不是出路,举手言和更非良策,在“正面战场”勇敢亮剑、果断发声。策划建立一批专业队伍,激发“田野中国”和“乡土社会”的话语生命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既是满足海外用户个性化多层次互动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话语方式、叙事策略转换的必然之举。

  在道术结合中实现模式突破。把中华文明的“道”与国际传播的“术”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人类共同需要的“文明驱动型”传播模式。将价值目标由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调整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国际传播主体由现代民族国家转换为延绵五千多年的文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议”引领文明传播落地见效,增强国际传播中的文明主体性和自觉性,变形象被动他塑为文明主动自塑。不搞文明冲突、文化霸权和话语垄断,不为传播而传播,不为叙事而叙事,把“道”贯通故事之中,启人悟“道”,让中国更多沟通世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作者:阳奎兴/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责任编辑:朱丽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