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篇的特殊意义。
特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与作用。文化建设包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一般意义上,文化不仅是“五位一体”中的“一位”,还是诸领域得以贯通凝聚的灵魂和纽带。在特别意义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特殊在中国发展已进入亟需凸显文化力量的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已整体性历史性地走过“富起来”阶段、迎来“强起来”阶段。“强起来”意味着一要全面发展,不能有文化短板;二要可持续,需要文化作为底蕴;三要强而文明,需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特殊在文化标识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殊本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当代中国”和“二十一世纪”突出了时空坐标,“新的飞跃”确定了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标识了普遍本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直接揭示了独特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强调必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新定位的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科学阐述。
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坐标格局系统清晰地呈现出来。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总体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分为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和作为思想文化形态的传统文化,但更加注重后者,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思想文化形态的传统文化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其中中华传统美德又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基本内容的厘定,让人们终于“看清”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抓手。有针对性地系统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第二个结合”;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为我们明确了使命和责任,也指明了路径和方法。
以提出“第二个结合”为标志而形成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作用。“第二个结合”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原则、基本方略和科学方法。以“第二个结合”为根本标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有力巩固了中国的文化主体性,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作者:沈湘平/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