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明光市:“四个转变”让文明由“感”而生-中国文明网
安徽省明光市:“四个转变”让文明由“感”而生
发表时间:2023-12-12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安徽省明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紧抓关键群体、关键环节,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有效整治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找到荣誉感、责任感、幸福感、获得感,在切身感受中提高文明素养,用实际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大支客”转变“志愿者” 让管事者有荣誉感

  在明光本地,群众遇上娶亲、嫁女、生育、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总要请“大支客”张罗事宜、协调指挥。“大支客”一般由村中德高望重、办事公道,通晓民俗文化礼仪的长辈担任,在村里“说得上话、管得了事”,具有天然的“人缘”“亲缘”优势。管理好“大支客”,就牵住了移风易俗的“牛鼻子”。明光市在全面调研后,为全市406名“大支客”建立了动态信息库,将其注册为“文明明光”志愿者,聘任为明光市移风易俗宣讲员,统一发放聘书、服装及工作手册,并建立微信群用于交流和反馈劝导成效。今年以来,“大支客”们用“土方法”有效引导群众转变思维方式,广泛宣传“图面子”不如“图彩头”,要十万彩礼不如要“万里挑一”的好寓意,成功引导群众将十万元彩礼降到一万零一元。

  “草台班子”转变“专业团队” 让从业者有责任感

  紧盯农村“草台班”、丧葬“一条龙”等重点经营群体,加大婚丧礼俗从业人员、婚庆殡仪服务机构、婚丧用品市场整治力度,全面摸排建立档案台账,确保人员持证上岗、团体持证演出、机构持证服务,分行业开展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从业能力教育,提升从业者依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和专业服务水平。建立农村演出活动报备承诺制度、多部门联合巡查制度和跨县域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打击非法演出、低俗表演、餐饮浪费等问题,开展农村演出现场巡查、宣传劝导700余次,组织公安、文化、市场等多部门突击夜查8次,劝退无证演出、未审先演活动19场,充分发挥全方位巡查、全体系监管、全领域执法的震慑作用,有效清朗了农村文化市场和婚丧服务市场。

  “人情债”转变“人情味” 让办事者有幸福感

  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措施,着力解决城区少数老旧居民小区无适宜地点治丧、自然村庄无室内场所用于宴请、办事占道、哀乐扰民等实际问题。在人口集聚、交通便捷且符合安全要求的区域,利用小区门面房、文化广场、村庄祠堂、闲置房屋等,因地制宜建设“治丧点”“新风堂”“幸福大礼堂”等移风易俗阵地。配齐水、电、桌椅、炊具等基础设施,减免场地费,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引导群众到固定场所办事,有效避免了治丧扰民问题和流动宴席安全隐患。针对人情往来负担重、大办宴席浪费多、大操大办消费高等群众切实有感的问题,出台《明光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实施细则》《移风易俗明10条》等,推行限额随礼、限额宴请,倡导随礼不超过300元,单方宴请不超过15桌,双方联合宴请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10人,城区每桌餐标不超过800元,农村不超过600元,婚车不超过6辆,不发礼券、礼金、礼品,从根源上避免大操大办、随礼负担和铺张浪费。

桥头镇“幸福大礼堂”移风易俗馆

  “争面子”转变“争礼遇” 让有德者有获得感

  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工作导向,深入调研群众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建立移风易俗嘉许办法,广泛选树移风易俗示范户、移风易俗优秀宣讲员等先进典型,从荣誉表彰、政策优待、物质奖励三方面,明确了18条让群众拿出来有“面子”、用起来有“里子”的礼遇办法。优先推报为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邀请参加全市大型文化活动、节日庆典,优先给予节日慰问等,让群众受表彰、有面子。给予高额“文明积分”,可在全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分超市、爱心商户等兑换服务、生活用品、消费礼券,或是免去住院押金,免费借阅图书,免费公交出行,免费安装数字电视,享受生活缴费折扣等,让群众得实惠、有里子。给予就业、创业、助学补助、社会救助、殡葬补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用点点滴滴的小积分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大热情,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赢得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用广大群众的实际行动涵育出乡村文明新风尚。(供稿:安徽省文明办 安徽文明网)

【责任编辑:高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