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供給是服務的升級,但前提是別擠占現(xiàn)有的交通資源,不壓縮基本公共服務的提升空間。就地鐵運營而言,正視絕大多數(shù)人的基本出行需求,永遠應該排在第一位
普通車廂擠成沙丁魚罐頭,商務車廂卻空空蕩蕩,開通不滿一月的深圳地鐵11號線遭遇“冰火兩重天”,引發(fā)爭議。有人認為,既然是公共服務,應該優(yōu)先滿足基本服務,不該分三六九等;也有人認為,差異化服務也好,花錢買個舒服,咋就不行?
在價值觀日趨多樣化的時代,多些理性討論是好的。然而,討論之前必須了解一個情況,即深圳地鐵11號線本身有其特殊性:一是在其他列車采用6節(jié)編組的基礎上,新增了2節(jié)商務車廂;二是除了承擔通勤任務外,11號線還扮演著機場快線的角色,兩節(jié)商務車廂是單獨增設的。因此,這其實是關于公共服務增補方式的探索。
有記者現(xiàn)場體驗后表示,商務車廂里,大多數(shù)是前往機場、提著行李的旅客。相信如果不是出于類似的原因 ,一般人也不會選擇買商務座。而對于部分孕婦、兒童、老年人來說,不少家庭愿意花高價買個安全。在不提高普通車廂乘客成本的情況下,商務車廂的乘客得了更大的舒適與便利,未嘗不是改善公共交通服務的一種探索。
有人可能會說,買普通票就得擠成沙丁魚,出高價就能蹺二郎腿,兩相對比,怎么看也不公平,背離了公共交通普惠的初衷。這話并非全無道理。實際上,按照目前一線大城市地鐵運行情況,即便加密班次,在高峰期該擠還是得擠。因此,能否開行商務車廂的關鍵,恐怕得看現(xiàn)有運力解決公眾出行需求的“底”有沒有兜住,相關部門、地鐵公司能否根據(jù)人流變化合理安排地鐵列次。倘若在運力富余的前提下,提供差異化消費,給公眾更大的選擇權,應該說無可厚非。普通車廂保障基本需求,商務車廂提高舒適度,這也是讓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的正常方式。
多元化供給是服務的升級,但前提是別擠占現(xiàn)有的交通資源,不壓縮基本公共服務的提升空間。就地鐵運營而言,正視絕大多數(shù)人的基本出行需求,永遠應該排在第一位。作為準公共產品,地鐵的運營已經享受了財政補貼,并非純粹的市場行為。從這個角度看,既不能單純?yōu)榱擞_行商務車廂,更不能因此降低對公眾出行權益的保障水平。要知道,爭議、吐槽的背后,其實蘊含了公眾對于地鐵改善服務的期盼。讀懂了這一點,才有可能推出更多人性化的地鐵交通服務,提高這一基本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性價比,實現(xiàn)利潤與口碑的雙贏。(楊文明)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匠心之道“守破離”
已是最后一篇
-
匠心之道“守破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