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篇寓言《蝂傳》。文章寫了一種黑色小蟲蝂,爬行時遇到東西,喜歡抓取過來背在身上,東西越背越重,又喜歡往高處爬,結果跌落摔死在地。柳宗元為蝂作傳,是為了諷刺“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即便“觀前之死亡,不知戒”。
古人描述的這種小蟲蝂現已不見。但今日貪官與蝂何其像也,他們背著大量金錢,往官位的高處爬。結果,大都落到了被查被囚禁的可悲下場。我們常說,知進者常新,知止者常安。探究這些人跌落的原因,根本在于不知止。
一些領導干部知進而不知止。這些人,工作可能干得很好,但一旦放松思想上的要求,也很容易出事。那些過去有功勞、現在身陷囹圄的官員就屬此類。當然,還有一種只知止,不知進。這些人守住了底線,但不思進取,甘當公堂木偶、政壇擺設,被群眾稱為庸官、懶官、怠官。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認為,當前正風反腐這么嚴厲,很多事情不敢干了,該有的魄力沒有了,曾經闖的精神、冒的勁頭也消失了。事實上,黨的紀律和規(guī)矩給予了黨員干部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在知進的時候,繃緊知止這根弦,就能創(chuàng)出一番事業(yè),所干之事也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梢哉f,不知止,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知止,才能全心全意干事業(yè)、一心一意謀發(fā)展。
知止,就是堅守底線;知進,就是在底線基礎上向著共產黨人的高線挺進。有了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盡責的思想境界,一刻不停地向著高標準挺進,什么樣的事業(yè)干不成,什么樣的功績留不下,什么樣的美名傳不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在我們黨內,很多優(yōu)秀黨員干部都是知進知止的模范。焦裕祿知止,“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親自制定《干部十不準》,決不容許自己的子女“看白戲”;他又是知進的,“要像泡桐樹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楊善洲知止,在他那里沒有“后門”這回事,從來都是公權為公、公款為民;他又是知進的,不僅工作兢兢業(yè)業(yè),退休后還主動到一線綠化大亮山,為當地群眾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還有甘祖昌將軍有官不做當農民,有錢不用支農業(yè);李連成堅守“當干部就要吃虧”,虧了自己卻把家鄉(xiāng)建成新農村的典范……正是這些堅守底線、艱苦奮斗的共產黨員,用鐵一般的肩膀,扛起國家和民族的擔子,推動中國這艘巨輪乘風破浪、高歌猛進。(桑林峰)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傳統(tǒng)文化教育離不開情感共鳴
已是最后一篇
-
傳統(tǒng)文化教育離不開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