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鬧”要有底線
近期以來,一些頗為熱鬧的“婚鬧”在網(wǎng)上引起關(guān)注。
5月初,在山東淄博周村區(qū)馬路邊,一位新郎被人用膠帶捆綁在馬路旁的大樹上,新郎臉上被涂上牙膏,屁股上燃放鞭炮,腳趾頭夾了好幾根煙,引來眾多路人圍觀。
幾乎同時,在四川成都,一位新郎也遭同學、朋友惡搞,不僅被扒掉衣服只剩內(nèi)褲,還被用透明膠帶綁在路邊燈柱上。
被討論更多的應該是演員包貝爾3月底在巴厘島舉行的婚禮,圈內(nèi)好友紛紛前往祝賀,卻因為幾位伴郎鬧婚險些將伴娘柳巖扔入水中而備受網(wǎng)友質(zhì)疑。原本是私人的婚禮,突然就成了社會輿論事件,事件中的主角接二連三出來道歉,婚俗與低俗的邊界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國人“婚鬧”的習俗古已有之。民俗學家介紹,古時老百姓結(jié)婚多是盲婚啞嫁,很多人都缺少婚前交往,為了緩解新婚夫妻間的尷尬氛圍,幫助他們更快進入夫妻角色,于是便逐漸有了“婚鬧”“鬧洞房”之說。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婚鬧”的實際作用早已不復存在,婚禮上讓客人們與新人喜樂一堂、圖個喜慶,成了“婚鬧”作為一種儀式和風俗的寓意。但這一以喜慶為初衷的習俗真的要以低俗收場嗎?
實際上,婚禮上的風氣也反映出賓主雙方的文明和修養(yǎng)。大喜之日,歡樂要有,涵養(yǎng)更須有。尤其在全國城鎮(zhèn)化迅速推進的當下,城市居民人口增加,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水平是否能跟得上物質(zhì)生活的提升,已成為中國社會下一步發(fā)展的時代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精神文化的小康是其中應有之義?;樗椎奈拿骰?、去低俗化,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小步,卻也是提高全社會精神文化水平、實現(xiàn)精神文化小康的一大步。(君 然)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治理校園欺凌須“寬嚴相濟”
已是最后一篇
-
治理校園欺凌須“寬嚴相濟”
相關(guān)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