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李學梅 柳絲)最美人間四月天。融融春意,郁郁書香,第21個世界讀書日翩然而至。在這個以書為名的節(jié)日里,中國與全世界的人們共同思考讀書的意義,感受閱讀潛移默化的力量。以書為鏡,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過往;以書為橋,我們與不同國度的人們深度交流,分享心靈共鳴的喜悅。
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jīng)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睂蹠硕裕蔷褪亲x到一本好書時的怦然心動、如獲至寶。
生為中國人,我們無疑是幸運的:悠長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賦予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學典籍,記錄下我們這個民族走過的每一個足跡。無論是“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古典詩詞,還是近代百年備受欺凌、向死而生的奮斗歷程,都已成為接續(xù)古今、溝通你我的共同記憶??v使千載百世浸磨,人們依然能夠從文字中感知那些不被時空阻隔的情感,為那些不為時勢折服的心靈動容??梢哉f,閱讀涵養(yǎng)著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映照著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未來走向。在書中,我們與歷史、與自己對話,以此獲得繼續(xù)前行的勇氣與自信。
書籍,亦是中國與世界相識相知的橋梁。當愈加開放的中國真誠地傾聽世界、融入世界,世界同樣需要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觀察中國,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
數(shù)百年來,西洋鏡下看中國,既有洞察,也有臆想;既有熱愛,也有迷惑。自13世紀馬可·波羅用書籍將中國這個傳說中的國度呈現(xiàn)于人前,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開啟了西方對東方的好奇之心。那時的中國,是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心中的“高度教化”、“最有品位”,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眼中的“集恐懼、榮譽、道德于一身”,是卡夫卡、博爾赫斯小說中的主角,是龐德、賽珍珠心向神往的譯介寶庫……
今天的中國和中國圖書,正以多個角度、多種語言展示在世界各地。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書展上的西語版《中國道路與中國夢》,到美國書展期間時報廣場大屏幕播放的英文短片“閱讀中國”;從新德里世界圖書博覽會上曹文軒、劉震云等中國作家與印度同行的深入對話,到開羅國際書展上中國和埃及學者暢談絲路淵源……在書中,中國領略著世界的多彩,汲取著多元文化的養(yǎng)分,而世界則讀到早已溶入中國人血脈的對和平的渴望、對發(fā)展的追求。
縱觀人類歷史,把人們疏隔開來的往往不是千山萬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們相互認知上的隔膜。唯有交流,才能共同點燃智慧之燈。當全世界的人們因為閱讀分享著共同的樂趣,我們要感謝書籍,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古人說,讀書如稼穡,勤耕致豐饒。熱鬧的讀書日過后,依然有無數(shù)靜謐、平凡的日夜,等待我們用書籍去開啟、點亮。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讓書香浸潤心靈
已是最后一篇
-
讓書香浸潤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