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誣陷者不僅付出道德成本,更要付出法律代價,他們才不敢恩將仇報。同時,我們要讓法律揚善,讓做好事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順其自然,自然而然。
四川達州“扶老案”已過去兩年多,但對于事件中3位得到“委屈獎”孩子的家庭,糾結(jié)和顧慮仍如影隨形。小江的父親讓兒子轉(zhuǎn)學,為了照顧兒子,江先生和妻子也不得不離開達州,舉家搬遷,這是這個家庭的艱難抉擇,“畢竟,我們已經(jīng)在達州買房了。”
這起“扶老案”本已有個光明的結(jié)尾:訛人者被行拘,扶人者受褒獎。而小江家退回委屈獎,并搬離達州,可謂“橫生枝節(jié)”,讓光明結(jié)尾蒙上了陰影。目前的種種信息,無法說明小江家受到了威脅,但他們選擇搬離,與無奈、焦慮,乃至恐慌有關(guān)。
江先生說,“主要是從孩子安全角度出發(fā)”。這意味著,在江先生看來,他一家仍處于恐懼之中,并未徹底擺脫夢魘。而另一方當事人——蔣婆婆,如今仍表示:“我們?nèi)栽诶^續(xù)尋找證據(jù)以證明清白,我們并沒有放棄?!边@也許是促使江先生搬家的一個因素。
搬還是不搬,是江先生的自由;證不證清白,也是蔣婆婆的權(quán)利。但要看到,扶人被訛雖是個例,卻極具殺傷力,以至于有段子調(diào)侃,“遇到敢扶人的男人就嫁了吧,肯定是富二代?!比绻湃斡炄爽F(xiàn)象,道德惡化必將不可收拾,陷入每況愈下的境地。
基于此,應從兩個方面反思。其一,如何徹底遏制扶人被訛現(xiàn)象?深圳曾出臺被稱為“好人法”的《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救助人權(quán)益保護規(guī)定》,其中明確規(guī)定: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構(gòu)成違反治安管理規(guī)定行為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構(gòu)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部法規(guī)是全國首部保護救助人權(quán)益的法規(guī),導向意義不容低估。
顯然,讓誣陷者不僅付出道德成本,更要付出法律代價,他們才不敢恩將仇報。簡言之,讓守法者不孤單,讓違法者存畏懼,好人才不難做。
其二,如何倡導人們向善?應看到,具有懲戒性的法律,或可保證一些人不敢誣陷他人,但難以鼓勵人們做好事。為此就需對行善者積極獎勵,讓做好事的人,不僅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還能獲得物質(zhì)乃至精神層面的犒勞。當做好事不僅無后顧之憂,更能被全社會高度認可時,做好事就能蔚然成風。
應該理清的是,現(xiàn)實中確有訛人的老人,他們消費攙扶者的善心,敗壞社會風氣。但不能就此形成批判定式,一看到老人聲稱扶人者是撞人者,就認為老人很惡,扶人者很冤。同時,更不能認為是壞人變老了,將老人污名化,陷入另一個極端。
“法律之明了,不盡在其條文之詳盡,乃在其用意之明顯,而民得其喻也?!闭_陷攙扶者,確實可惡,讓違法犯罪者交由法律處置,是最好的途徑。同時,我們要讓法律揚善,讓做好事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王石川)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愛狗無錯 請用文明的方式
已是最后一篇
-
愛狗無錯 請用文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