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有花費時間和心血,隨手一拿的證書,極有可能是廢紙不如,絲毫不能證明自己能力。
抱著厚厚一疊證書,但是卻找不到中意的雇主。這是某媒體報道的某位準本科畢業(yè)生遭遇到的窘境。其證之多,該媒體是這樣形容的:“多達65個,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這65個證書攤開一地,足足占了5平方米,摞起來也有1.3米高?!?/p>
然而,在用數(shù)字成功博到了大眾的眼球之后,我們不禁要問:這都是些什么證呢?新聞報道中并沒有詳細交代,只是籠統(tǒng)地說了說證的種類了事。而這難免就引起了人們對這些證書含金量的猜測:國家職業(yè)資格類證書6個、國家級榮譽證書5個、省級榮譽證書15個、市級榮譽證書8個,校級榮譽證書27個,花在每本證書上的時間成本平均又是多少?怪不得連孫同學自己都不敢相信了。
相比之下,我所見的某重點院校法學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的生活是:為了通過司法考試,朝六晚十地學習,專心致志一整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有可能拿到一本律師資格證。相比于孫同學,簡直是弱爆了。但是這些只有一本證書的人居然還有雇主賞識,難道真是老天不公,專使豎子成名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些沒有花費時間和心血,隨手一拿的證書,極有可能是廢紙不如,絲毫不能證明自己能力。所謂證不在多,有料才行。在現(xiàn)在的就業(yè)市場,只要你真的有一技之長,總能夠給自己找個好“買家”。怕就怕,有廚師證的廚子顛不了勺,有技師證的鉗工擰不了閥。而這樣的情況在現(xiàn)實中并不少見。因為熟練掌握一門技藝,需要實打?qū)嵉臅r間投入,而不是靠拿證書的急功冒進。
最后,手拿65證的孫同學搬出了考研師兄的例子,認為證多不如學歷高,有了學歷,升職加薪上巔峰,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這明顯是一種懶人思維。首先,考研本身也是需要花費時間成本的,兢兢業(yè)業(yè)地上完幾年研究生課程,不比拿那么多證輕松。其次,師兄一人的個例并不能說明研究生全部的生存境況,即使是名校,許多研究生也要為自己的就業(yè)勞苦奔波,也有很多人就業(yè)不理想。考證還是考研,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背后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你選擇的方向和扎實的努力。除此以外,別無他法。(高琪 北京大學學生)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女兒舉報父親”背后的愛與痛
已是最后一篇
-
“女兒舉報父親”背后的愛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