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已過三審,80后相聲新人苗阜和王聲的反腐相聲格外引人注目。這讓人在期待之余,也對具有藝術創(chuàng)作導向性的春晚能否讓相聲藝術重現(xiàn)諷刺本色,油然生出了一份信心。 相聲本是諷刺的藝術,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相聲作品,多以諷刺見長,如馬季的《宇宙牌香煙》,牛群的《巧立名目》,姜昆的《電梯奇遇》等等,都是對社會一些丑惡現(xiàn)象的嘲諷與批判,并諷刺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作風弊病,可謂入木三分,因此受到了群眾的歡迎與業(yè)界的肯定。 但近年來在各類各級舞臺上,以及各種綜藝晚會上,我們都鮮見令人眼前一亮的相聲作品,尤其是四平八穩(wěn)的春晚舞臺上,相聲作品多缺乏內涵,不痛不癢。為相聲創(chuàng)作人為設置了許多禁區(qū),回避矛盾,回避現(xiàn)實,遠離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只拿些不疼不癢的問題開刀,讓人笑得勉強,即使是諷刺也是隔靴搔癢,導致相聲藝術的式微,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諷刺功能的退化。 反腐相聲上春晚,一是釋放出藝術創(chuàng)作解放思想、題材脫敏的積極信號。讓相聲回歸諷刺,體現(xiàn)的是文化自信與包容胸襟,也為相聲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二是更接地氣,反映百姓心聲,因為反腐題材相聲上春晚符合我們當前的反腐形勢。中央有腐必反,有貪必查,反腐敗工作成績斐然,民眾拍手稱快。對于這樣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央視春晚如果沒有引起關注,那絕對是失職。而且反腐相聲既可以滿足觀眾的藝術需求,娛樂大眾,同時又可以揭示腐敗分子的嘴臉,對他人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從藝術發(fā)展的角度看,如果反腐相聲能在春晚的舞臺上大放異彩,無疑也會給相聲行業(yè)的低迷注入一些活力。三是促進廉政文化建設。如今,反腐敗題材并不“敏感”,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反腐倡廉已進入新常態(tài),需要廉政文化的及時“補給”。廉政文化有其固有的功能,它不能取代反腐亮劍與制度規(guī)范的作用,但是,它具備觸及靈魂與滌蕩心靈的獨特作用——“潤物細無聲”。而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和固化,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道德約束力,往往更具有持久性、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其實,相聲就應該有針砭時弊的勇氣,這種諷刺是尖銳不是尖刻,更不是耍嘴皮子,而是調動藝術的手段,站在公共責任感、社會正義感、社會觀察和批評的高度,弘揚真善美,對靈魂丑惡、營私舞弊、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主義等不良現(xiàn)象,進行辛辣的一針見血的嘲諷和批評。多一些帶刺的鋒芒,讓相聲重現(xiàn)諷刺的本色,給觀眾帶來更大的觸動,人們定會對反腐相聲拍手叫好,并拭目以待。(艾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