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擴張的城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問題。最近幾年,無論什么時候,社會學者、市政規(guī)劃人員或城市管理者只要碰在一塊兒,這都可能成為他們談?wù)摰念^號問題。 眼下,地方的“兩會”陸續(xù)召開,與城市發(fā)展和治理有關(guān)的那些人,再次正式地聚到一起,頭號問題自然一如既往地成為他們討論的焦點。 在上海,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反思“12·31”外灘擁擠踩踏事件,“暴露出城市安全工作存在重大疏漏、重大隱患”。 在北京,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4年北京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實際下降4%,較下降5%左右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并坦承“目前北京的確不是宜居之都”。而在港澳委員和港澳臺僑工作顧問座談會上,市長則表示“北京在依法行政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和不足”。 這些必須面對的慘淡現(xiàn)實,無一不關(guān)涉民眾的健康、權(quán)益,甚至生死。主政一方的官員們也并非人們刻板印象中的避而不談或閃爍其詞。他們似乎意識到了守護這個城市的秩序和良好名聲,靠的不是猶豫、多變和拖延,而是正視層出不窮的問題和市民所遭遇的生活現(xiàn)實。 除了這些大的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城市化帶來的人口壓力、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和養(yǎng)老困難等更細節(jié)化的問題,也被一些與會人員更細致地擺上桌面研討,并見諸媒體。 對居住在城市里的每一個人來說,這是好事,畢竟這與他們具體的生活有關(guān)。謀生在城市,他們目睹了四周的日漸繁華,城中村和荒草地變成高樓大廈,同時,他們也正經(jīng)歷高峰期的公交和地鐵越來越擠,超市里的物價越來越高,以及隨處可見的看病難、上學難、停車難、養(yǎng)老難等各種如影隨形的切身難題。 對權(quán)責在身的城市管理者來說,地方“兩會”是城市里最具體的政治生活;而對拖家?guī)Э诘某鞘芯用駚碚f,生活便是最具體的“政治”。歷經(jīng)幾十年的社會變革,這種“政治”已不再停留在宏大響亮的口號上,而是滲透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比以往更瑣碎,更世俗,更切中老百姓的歡喜與憂愁。 如果問市民對投票結(jié)果有何感想,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無所謂,但若問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問題,他們頓時會覺得休戚相關(guān)。比如,每天能不能準時送孩子到學校,上班會不會遲到,下班后能不能趕上最后一趟地鐵或公交以盡可能省下出行費用,對疲憊奔波的上班族或心力交瘁的夜歸人來說,就是每天最大的“政治”。不管在別人看來多么瑣碎庸俗和無足輕重,這些事在自己生活的某個當下可能就是全部。它在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可能遠超過一座城市的發(fā)展藍圖。 自然而然,解決好這些具體而庸常的事情,會是一個社會和城市自身發(fā)展的動力,會讓心情愉悅的人們,更容易就城市的發(fā)展達成共識,樹立共同的目標和自信,而不至于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破壞彼此的信任。 以往,在面對城市的病癥時,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感慨,存在的問題怎么如此巨大,積弊怎么如此之深。我們除了手足無措,便是搖頭嘆息,感覺解決方案似乎永遠遙不可及。 如今,我們需要從陳詞濫調(diào)和悲觀情緒中擺脫出來。當官員們今天可以心平氣和地談?wù)摮鞘械幕靵y和不宜居問題時,或許說明未來他們存在解決問題的可能和自信。 作為城市的治理者,他們需要預見性、洞察力和活力。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地方“兩會”上面對“專車”這種新生事物,上海交港部門負責人稱“專車的模式創(chuàng)新值得肯定”,在現(xiàn)行的法律體系和制度下,完全可以實現(xiàn)合法運營;而北京交通部門負責人也聲稱“正在想辦法”,如何讓“專車”服務(wù)形式合法化、正規(guī)化,城市停車收費管理的亂象也一再被提及。 只有當官員深思這些具體而微的問題時,他們才能真正與這座城市的居民在精神上達成共識,在生活上息息相通。 要讓個體生活更加有序和幸福,需要的不是城市治理者空洞寬泛的美麗說辭帶來的心潮澎湃,而是理性思考和研究權(quán)衡后給民眾提供的能夠信賴的社會生活準則,讓“少有所學,老有所依”。 政府和官員正因為能檢視這些規(guī)則的落實,維護社會的秩序和個體的位置,所以才和公民個人有了最大的重疊與交互。 經(jīng)過這幾十年的開放和發(fā)展,人們在很多事情上已經(jīng)改變了觀念,沒有比涉及個體生活的事情,對市民來說更事關(guān)重大了。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政治便可能只是政府的自說自話,群眾的智慧和熱情也不會被激發(fā)。 只有市民生活這個車輪和政府規(guī)劃一起滾動起來,城市才能在前行中凝聚人心,才能更好發(fā)展和秩序井然。(王波)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
已是最后一篇
-
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