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緘默是對還是錯,但我可以告訴你,他決不會出賣別人以求前程。而這,朋友們,就叫正直,也叫勇氣,那才是領袖的要件!” 這段話,是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一段臺詞。片中,查理無意間目睹了幾個學生對校長的惡作劇,校長逼查理交代誰是主謀,否則將開除他的學籍。查理的忘年交、盲人史法蘭,在聽證會上譴責校方正在毀滅這個孩子純真的靈魂。演講博得如潮掌聲,使校方最終作出讓步。 “不出賣別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氣。這不僅是為個人辯護,更是為一種優(yōu)秀品質(zhì)辯護。 一種風氣的形成,有其歷史土壤;而其消泯,更是難上加難。至今,這種“告密揭發(fā)”思維還時常作祟。據(jù)報道,山東某高校期末考試一道試題是:選出你認為上課最積極的3名同學和翹課最多的3名同學??碱}一披露,網(wǎng)友直呼“神題”。 可以設想,那些寫出“翹課最多”學生名字的考生,可以輕松得分;拒絕寫出的,則不得不丟分。這不是在鼓勵學生們相互揭發(fā)嗎? 出題者辯解說,這是借鑒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360度績效考核”中的“同事相互評價”。但是出這樣的試題,未免把好經(jīng)念歪了。學生翹課多少,自有學校紀律管束;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有考試成績評定。即便學生間相互評價,也應該是當面鑼對面鼓,積極公開的,而不是暗地里互相“揭發(fā)”。 無獨有偶。幾年前,湖北某大學的一個班級出臺了“盯人”管理辦法,每名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有一名“神秘同學”在暗中盯梢。班主任說,開展這項活動是為了加強學生間的友誼和互動,也是為了加強學風、班風建設。這樣的“溫情關懷”,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心理學專家認為,不確定性會使人處于恐懼和焦慮的狀態(tài)中。一個經(jīng)常有人“打小報告”的班級,氣氛一定緊張不安,同學間、師生間一定疏遠而戒備。學生時代播下的不信任的種子,會影響他的一生。 不告密、不揭發(fā),與其說是一種可貴品質(zhì),不如說是一條道德底線。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告密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沖擊人們的價值判斷,毀掉社會的道德基礎。 這條底線,在大學里首先應該明確、清晰起來。大學,應該培育學生自由而健全的人格、敢于擔當?shù)木?,讓學生成為一個陽光磊落的大寫的“人”,而不應該是心理幽暗、出賣他人的“病人”。這是大學精神的應有之義。(劉成友)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解讀中國法治 激勵中國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解讀中國法治 激勵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