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層干部,不深入群眾、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里跑,被稱為“走讀干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官之際,共有6484名“走讀干部”在專項整治中被查處。這是中央首次大規(guī)模集中處理這一長期遭詬病的干部作風問題。(新華網(wǎng)10月12日) 某些基層干部長期脫離崗位,奔走于居住地與工作地之間,來去匆匆,蜻蜓點水,群眾難謀一面,稱呼這樣的干部為“走讀”、為“候鳥”,實際上還是一種客氣的說法?!白咦x”只是對其日常上班狀態(tài)的粗淺描述,即有沒有晚來早走的情形、有沒有經(jīng)常脫崗的情形,等等,還沒有涉及具體的工作狀態(tài)、工作效能、工作實績等。 即便如此,隨便一查即查出逾萬名干部“走讀”,而且有6000多名被查處,這一問題實在觸目驚心。 其一,某些干部長期“走讀”,勢必影響單位和部門的日常辦事效率。原本可以及時辦結的事務,可能要一等再等;原本可以馬上處理的問題,也會因為拖延而錯失最佳時機,甚至釀成事端。以近年來很多地方發(fā)生的群體性維權事件而言,很多最初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正是因為基層干部處理不及時,甚至是找不到人,得不到正面回應,才不斷發(fā)酵,越搞越大。 其二,因為總是需要異地奔走,這也為諸多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提供了借口。無論是公車支出,還是公款吃喝,無不依附于此。新華社報道中提及的“走讀干部”——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zhèn)原黨委書記、鎮(zhèn)長崔連海平均每天“花費”汽油費約278元,就是典型例證。 此外,某些干部習慣于“走讀”,也會對基層官場產(chǎn)生負面“示范效應”。大家都這樣,也就習焉不察,不以為非,久而久之,單位部門的為政之風必然渙散,甚至可能形成某種“路徑依賴”,即工作的安排、事務的處置,均根據(jù)“走讀”的現(xiàn)實加以考量與安排。比如,遠離基層、遙控辦公、形式主義,等等。這樣,也必然會影響到干部對民眾、對工作的熱情。 除此之外,干部“走讀”的真問題還不僅僅在于“走讀”,而在于“走”的方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基層“走讀干部”動輒離開工作地,往城里走。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回家偷懶,實則不然?!白咦x干部”之所以愿意“走讀”,喜歡長時間待在城里,很多時候,并不是回家享受家庭溫暖去了,而是要么去上級領導機關拜訪、跑官要官,要么就是結交權貴、疏通關系,其中很多均涉及不當乃至腐敗行為。 或許,這才是干部“走讀”的根源所在。只要權力資源依然高度集中在上級領導手中,只要評價官員的標準還是一切唯上而群眾無從參與意見,則類似“走讀”注定難以真正禁絕。不僅家在城市的“走讀干部”會不停地來回“走讀”,就是那些家在城市、工作地也在城市的官員,也會每每“過家門而不入”,往更大的城市去走,往更熱鬧的名利場去走。 在接下來的整治中,除了徹查“走讀干部”的懶政之外,似乎還應從制度層面有所改進,真正改變對于干部的考核評價標準,讓民意參與對干部的升遷任免,并切實下放部分資源的分配權力,這樣,“走讀”之風或?qū)⒂兴趸?胡印斌)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大學排名應兼顧學術評價和社會評價
已是最后一篇
-
大學排名應兼顧學術評價和社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