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博物館等文化場所再次成為群眾參觀的熱點,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知名大館的門前都排起了長龍。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博物館熱因群眾的參觀熱情而更加高漲。不可否認,這一現(xiàn)象與免費開放有著直接關(guān)系。自2008年全國實行博物館等免費開放政策后,參觀人數(shù)就屢創(chuàng)新高。2013年僅文化部系統(tǒng)的博物館就接待參觀者逾6.4億人次,博物館傳承文明、傳播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愈發(fā)突出。 如果說一個人如何利用閑暇時間決定了他的素質(zhì)與成就,那么一個民族如何利用節(jié)假日就決定了這個民族的素質(zhì)與成就。假日里節(jié)節(jié)攀升的博物館參觀人數(shù)可以說是一個民族走向文明進步的刻度尺。免費開放政策以零門檻、零障礙擴大了博物館的觀眾群,彰顯了博物館的公益屬性,是政府文化惠民的實在舉措。 不過,正如有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因為是免費開放,一些本來就不想?yún)⒂^館藏的群眾借機到博物館里納涼、方便,甚至休息、睡覺。一些旅行團也把免費參觀知名博物館作為旅游項目大力推廣。在免費開放的初期,福建、湖北等地的博物館甚至因觀眾人數(shù)過多而擠壞大門。由于北京霧霾嚴重,而國家博物館里安裝了有助于保護文物的新風系統(tǒng),空氣質(zhì)量優(yōu),也有人為了呼吸新鮮空氣而來。雖然不能指責這些觀眾“揩了博物館的油”,但本來節(jié)假日人就多,這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觀眾更加劇了博物館的擁擠。有幾年的假期,我陪家人或同學參觀國博,每個重要展品都被厚厚的人群包圍著,閃光燈此起彼伏,導游講解的聲音不絕于耳,令人全然沒有沉靜下來細細品味思索的氛圍和心情,只能像趕大集一樣走馬觀花。這恐怕也是免費開放帶來的后果吧。 盡管免費開放是全世界博物館界的趨勢,但像我國這樣全年徹底全面地免費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不多見。比如,法國盧浮宮只在每周特定時間免費開放,其余時間還是要收費的。美國免費參觀的博物館只占全部博物館的不到1/3,知名的大博物館如古根海姆、大都會美術(shù)館等都是收費的。指出這一點不是要否定免費參觀政策,而是想強調(diào):免費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存在弊端。 弊端首要就在博物館從此無法區(qū)分有效觀眾。在付費參觀的時代,進入博物館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想看看展品的,而免費以后,誰是有效觀眾就只有天知道了。博物館的效能將因這一點而無法充分發(fā)揮。哪怕只收一塊錢,那些壓根兒就不想?yún)⒂^博物館的人也不會去花這冤枉錢,而想?yún)⒂^的人根本就不會在意如此低的收費,低廉的收費不會給他們造成經(jīng)濟負擔。如此一來,博物館就能區(qū)分和吸引有效觀眾。 實際上,所謂免費開放也不能說是全然免費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僅2013年中央財政就補貼地方博物館免費開放達30多億元。國家先替老百姓把參觀的錢交了,這才有免費參觀,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在目前經(jīng)濟較好的情況下,財政埋單還能承受,但年年如此,政策的持續(xù)性就令人擔憂了。畢竟維持和運營博物館是非常費錢的,博物館堪稱是公共文化領(lǐng)域里的貴族,一般財力弱小的國家和地區(qū)根本養(yǎng)不活大型博物館。這一點,只要看看世界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博物館幾乎全部位于發(fā)達國家,其人均收入幾乎沒有低于2萬美元的,就能明白。 免費開放,值得細細思量。(張賀)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誰說正能量“沒市場”?
已是最后一篇
-
誰說正能量“沒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