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需要常識的時代,然而梁文道曾斷言,“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做教育更需要遵循常識,現(xiàn)實中許許多多“反教育常識”的現(xiàn)象,更印證了梁文道先生的斷言。 教育最基本的常識是什么,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教育中最珍貴的是人,而不僅是知識的掌握,認識的堆積,分數(shù)的獲得,這便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識。教育一旦把考試作為研判教育的唯一手段,把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把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唯一尺度之后,教育者所遵從的只有知識、分數(shù),只有空洞的說教,只有僵硬的制度,只有束縛人的鐵籠,而唯獨沒有“人”、沒有“人性”,教育就會在遠離常識的路上越走越遠。 教育是生活的過程,或者說教育就是生活。孩子們來到學校,其實也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營造一種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們過上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讓他們得以自然地生長,這是常識。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guī)定了給予學生各種知識,卻沒有給予學生最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幸福。但如果我們的教室讓孩子感到壓抑,我們的學習讓孩子無所適從,我們的課堂讓孩子枯燥無味,我們的校園讓孩子望而生畏,我們的學校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沒有一點幸??裳?,又怎能為孩子的未來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不是萬能,教育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科學家、思想家、軍事家,也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上名牌大學,這是常識。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孩子,如果以“可憐天下老師心”、以“恨鐵不成鋼”去脅迫孩子,如果我們把不斷膨脹的功利心完全壓在孩子身上,如果我們給教育附加了太多的功能,教育上的亂象叢生,諸如雷人標語、燒香拜佛、撕書燒書、狀元雕塑、殺人投毒等等,也就見怪不怪了。 孩子的校園生活,肯定離不了作業(yè)和試題,也離不了分數(shù)和成績,但是絕對不應(yīng)僅僅是這些,他們的校園生活應(yīng)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青少年生活應(yīng)是繽紛絢麗的。對于一個人來說,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遠比作業(yè)試題、分數(shù)成績重要得多,這是常識。 孩子喜歡的教育是順應(yīng)孩子的個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信,讓不同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標和發(fā)展方向,讓孩子成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說成為他應(yīng)該成為的那種人,這是常識。如果我們忽視孩子之間的個性差異,一把尺子卡到底,一個標準量到底,要么過早地給孩子貼上失敗的標簽,要么把孩子教成越來越像同一個人。 教育,應(yīng)該盡可能不設(shè)防線不過多干涉;教育,應(yīng)該允許孩子大膽假設(shè)和質(zhì)疑;教育,應(yīng)該允許孩子犯錯;教育,應(yīng)該鼓勵孩子在思考中多轉(zhuǎn)幾個彎;教育,應(yīng)該注重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多樣性;教育,應(yīng)該讓孩子更多地接觸美麗的大自然和奇妙的科學世界;教育,應(yīng)當充滿幻想和想象力,這些都是常識。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也是等待的藝術(shù),允許孩子慢慢來,慢慢成長,這是教育常識。如果我們急功近利,心急火燎,拔苗助長,竭澤而漁,對孩子實施過度的教育,過早地給孩子加重學習任務(wù),特別是將幼兒教育小學化,則只能將孩子葬送在起跑線上。 孩子成長需要我們陪伴,但不需要我們過多地干預;需要我們呵護,但不需要我們一味地溺愛;需要我們引導,但不需要我們越俎代庖地去替他們做人生規(guī)劃,這也是常識。然而我們總是怕孩子摔倒,這可能正是孩子在成人后摔倒了,再也爬不起來的原因。我們總擔心孩子未來人生不幸福,這恰恰是孩子們未來人生不幸福的真正原因。 什么是常識?林語堂老先生對“常識”有獨到的見解,常識,乃“尋常之見”,也就是一些簡單而基本的道理、準則。既然是一些簡單而基本的道理、準則,為什么有的人卻始終領(lǐng)會不進去,甚至還要干出有違教育常識的事呢?我以為,不是不懂教育常識,也不是缺乏教育常識,而是缺失一顆“心”,那就是對事業(yè)的責任心,對教育的良心,對孩子的愛心。 作為教育者沒有教育知識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教育常識。一個教育者沒有教育知識,可以走進教室、走進書本,可以重新學習。而教育常識是一年半載學不會的,因為教育常識有無和我們用不用心做教育關(guān)聯(lián)緊密。 陶行知先生說過,好教育培養(yǎng)出好人,壞教育培養(yǎng)出壞人。凡是遵循教育常識的教育就是好教育,而那些林林總總反教育常識的教育都是壞教育。 但愿這樣的時代多一些遵循教育常識的好教育?。拢?/p>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杜絕虐童悲劇發(fā)生須法律保障
已是最后一篇
-
杜絕虐童悲劇發(fā)生須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