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在新疆烏魯木齊一家影院,13歲以下的觀眾無法觀看《京城81號》等電影,即使買了票也會被要求退票。據(jù)悉,該影城從7月中下旬開始實行“電影分級”——很少有暴力、色情等鏡頭的影片,適合所有年齡段觀眾觀看,即歸為大眾級(G級)電影;而包含較多暴力、血腥、恐怖等鏡頭的影片,則被歸為特別輔導(dǎo)級(PG-13級),這類電影是禁止13歲以下觀眾觀看的。(本報今日2版) 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成文的電影分級制度,但有些電影的確需要分級觀看。比如,此前引起輿論熱議的賣座電影《讓子彈飛》,有人覺得其中的暴力場面讓人快意恩仇,也有人覺得這部電影臟話連篇,充斥著“血腥場面和性暗示”。連央視的主播郭志堅都說,這樣的電影把他都折磨得離席了。而一些被視為老少咸宜的電影,如《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在香港卻成為了IIB級別,屬于青少年及兒童不宜,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dǎo)的電影。如今,一部電影已無法滿足所有觀眾的觀影訴求,在受眾細分、電影細化的時代,在觀影層面上需要分級?!?/p> 可是,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怎么辦?此時,審查并不能起到自動分級的作用。于是,一些影院便主動承擔起分級的責(zé)任。比如,烏魯木齊這家影院做出的自行分級嘗試。盡管這樣的分級對電影的票房會有一定影響,也會增加放映環(huán)節(jié)的矛盾,還會有一些人會質(zhì)疑其執(zhí)行效果,但影院方面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傳達、引導(dǎo)健康觀影的概念。這種自找麻煩的分級,讓人看到了一家影院的責(zé)任感——影院不僅是放映電影的地方,也是引導(dǎo)觀影和觀念的地方,這種責(zé)任感值得點贊?!?/p> 其實,影院自行分級并不是新鮮事。早在2012年,博納影院就打算實行電影分級,但是后來在輿論的關(guān)注下,改為了觀影分級提示。這種改變充分說明,影院自行分級即使有作用,作用也十分有限。首先,這會導(dǎo)致分級的泛化。分級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沒有分級制度時,如何分級就只能取決于影院自己的觀感和標準,這反而會造成分級的泛化與模糊,讓人們覺得分級就是影院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分類和貼標簽,這種影院說了算的分級,顯然難有公信力,也因此難以長期執(zhí)行。 其次,會導(dǎo)致矛盾的增加。對片商來說,被限制觀影的直接結(jié)果是票房受影響,他們難道會沒有意見?如果一部電影不想以限制級作為賣點,肯定不滿意被限制觀看。而對觀影的觀眾來說,如果他們就是要看不符合觀看條件的電影怎么辦,影院又如何進行管理和限制?當然,影院也可能出力不討好,影響自己收入?!?/p> 所以,即便一些影院覺得自己有必要成為分級的先行者,先自行分級,他們的所作所為也難以引起廣泛的跟從與模仿。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多的影院會與票房過不去,也不會自找麻煩成為輿論的焦點。在他們看來,一部電影賣座就可以了,至于這部電影是否需要分級,是否會對一些觀眾造成負面影響,他們可能不會去想。在商言商,影院畢竟以賺錢為第一位,他們不是學(xué)校,他們也不是電影的審查方。最多,他們就像博納影院一樣,給出一些溫馨的觀影提議,并將其作為影院的附加值與服務(wù)的賣點,這已經(jīng)是足夠替觀眾著想了。因此,即便自行分級讓人敬佩,這種敬佩也不太可能持久。因為,不會有太多的影院成為跟風(fēng)者?!?/p>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自行分級的嘗試就沒有影響和意義。這種主動分級,其實是在設(shè)置一個議題——電影分級已成為一個需要正視和討論的問題。隨著電影市場的蓬勃發(fā)展,電影類型化越來越成為一個趨勢,而電影類型化對應(yīng)的市場就是受眾細分的市場。一部電影不再妄想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和審美,這不僅是取向問題,也是現(xiàn)實難題,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部分受眾的電影。 既然如此,電影分級的制度建設(shè)也需要盡快擺上臺面。否則,當一個13歲以下的孩子哭著喊著要看《京城81號》該怎么辦呢?只有電影管理制度不斷創(chuàng)新,進行諸如電影分級制度的頂層建設(shè),才能最終擺脫影院自行分級的尷尬,讓電影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更協(xié)調(diào)。(李劭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小金庫”為何禁而不絕
已是最后一篇
-
“小金庫”為何禁而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