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7月,清華大學新一批教師續(xù)任/解聘工作已經(jīng)完成。校方大概沒有預料到,方艷華老師的轉(zhuǎn)崗和閆浩老師的離開引發(fā)學生熱議。4月初,清華大學外文系講師方艷華在外文系通過述職答辯,但因為之前簽訂合同中規(guī)定“就職9年未評職稱的老師必須離職”,因此,從2004年起任講師的方艷華如今已到了“非升即走”的最后期限。然而,卻有50多名學生請愿要求方艷華留任。一名學生說,畢業(yè)生都叫方艷華“小方姐姐”,“通過英文寫作課,我們學習全新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拷問那些不經(jīng)審視的觀點,重塑自己的價值觀。小方老師的課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學果然不一樣!這是一個思想自由碰撞、激發(fā)火花的地方?!边€有一名學生寫了一篇日志挽留閆浩:“清華學術大牛越來越多,教書教得好的老師卻感覺是越來越少,很多老師忙發(fā)論文,忙拉課題,忙培養(yǎng)研究生,真正能在培養(yǎng)本科生上花這么多時間而且又如此優(yōu)秀的老師,很少很少了?!?/p> 什么是好的大學?可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解答。站在學校的角度,也許看重的是國際上的排名,是老師們的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所以用來考核老師的是論文。只有這才能提升學校在國際上的排名,在世界著名大學的榜單上更進一步。所以好老師的標準也就出來了:青睞的是學術大牛,教學名師則被邊緣化。可站在學生的角度,固然世界排名能增加學生的一點榮譽感,可真正在乎的還是在于能不能學到知識、有沒有老師認真、負責地教他們。學術上再牛,成果再豐碩,整天忙著論文課題的老師,跟這些學生們又有何相干呢?所以,學生們寫信請愿,是不舍得教書教得好的老師離開。 教師教得好,不如論文寫得多、寫得好,這不是清華的特例。時下很多大學都實行這種非升即走的聘任制度。評不上職稱,教書教得再好也白搭。目前,國內(nèi)多數(shù)高校的教師崗位主要分為三類:教學科研崗位教師、專任教學崗位教師和專任科研崗位教師。按說,以科研為主的應該看課題,看論文,專任教學的看教學效果、看學生對老師授課的反響,但在教師聘任上,每類崗位的考核標準并無明顯差異。首先看重的還是論文。 在冷冰冰的發(fā)表論文數(shù)面前,為老師請愿的學生滿是疑惑,“這樣的聘用制度,是不是真正地在選用一些好的老師?”有一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師是相對于生而言,沒有學生,也就沒有老師。所謂的大學,也主要是為大學生完成高等教育而開設的,評價一個老師是不是優(yōu)秀,是不是應該留下,學生們沒有發(fā)言權,只有論文說了算,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錢理群先生曾說,現(xiàn)在的大學培養(yǎng)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當大學本身就是功利的,那學生又如何免俗呢?因為科研能拿項目,能拿到經(jīng)費,而教學卻不能增加高校的經(jīng)費收入;論文也是同理,是目前評價高校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領導才會制定這樣的考核政策,說到底都是急功近利的結果。 可是這種功利性會導出什么樣的結果呢?連學生的授課需求也無法充分滿足的學校真是好學校嗎?哪怕發(fā)表了成噸的論文,可無法教好學生、教會學生的老師真是好老師嗎?在這種目的性、功利性極強的氛圍里,培養(yǎng)出的學生真的是好學生嗎? 當一所大學失去了包容性,不以盡心盡力完成對學生的教育為首要目的,而是只汲汲于名與利時,還是我們向往的大學嗎?(董碧輝)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從“拍磚”到砸瓶這一步有多遠
已是最后一篇
-
從“拍磚”到砸瓶這一步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