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人網(wǎng)流傳一張照片,一位其貌不揚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fā)言稿。這位蓄著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不是來作脫貧報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有人說李小文像《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意思是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瘦削的臉龐,樸素的著裝,有點凌亂的胡須,以及腳踩黑布鞋與不穿襪子的搭配,李小文略顯“寒磣”而又瀟灑獨具的形象,迅速在網(wǎng)絡上“走紅”?!白呒t”的原因,自然是李小文這一身裝扮,與公眾對院士溫文爾雅、正統(tǒng)板正的形象認知產(chǎn)生了反差,凡是異于常規(guī)的事情,都容易引人注意,更何況,這次主角是被視為“國寶”的院士。 對李小文的這張照片,網(wǎng)友多抱以激賞態(tài)度,認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他還能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不為外物所動,專心學術,殊為不易。如此評價,不能說不妥,但似乎并不準確。從此前媒體對他的報道來看,不修邊幅,生活隨性,略帶點狂妄不羈,本就是他的天性,與網(wǎng)友理解的“不與世俗為伍,保持學者清高”,本質(zhì)上并不相同。網(wǎng)友的解讀,有過度之嫌。 但這些過度拔高式的解讀,又并非全無意義:李小文的存在,起碼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表達的出口,網(wǎng)友對他的誤解,置于糟糕的學術環(huán)境、混亂的院士選拔之下,可謂刀刀見血。對李小文的過度解讀,本質(zhì)上是對學術的隱憂與期待。 錢鐘書嘗謂,“大抵學問皆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yǎng)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做學問,應該沉得住氣,人聲鼎沸,眾聲喧嘩的環(huán)境中,是做不得學問的。若無此“素心”,制造出來的,只能是“俗學”。顧炎武在《與友人論文人書》中也提到,“讀書而又皆躁競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語之以五經(jīng)則不愿學,語之以白沙、陽明之語錄,則欣然矣,以其襲而取之易也。” 遺憾的是,目下學人的學術態(tài)度,似乎并不能令人滿意。且不說他們拾人牙慧、蹈空立說,就連最起碼的學術品德,譬如堅持原創(chuàng)、不抄襲,都難以做到。甚至,這里面不乏像李小文級別的學術“大?!?,比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風氣之先的王暉、朱學勤等人,近年都曾被舉報論文抄襲。 李小文之所以能引起熱議,或許也與近年屢屢爆出的院士丑聞有關。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院士選拔規(guī)則不公,被利益集團綁架;權力之手頻繁涉入,尋租不斷。之于前者,“煙草院士”謝劍平最是典型。其卷煙“降焦減害”的技術在本質(zhì)上其實是鼓勵抽煙,不符合科技“造福人類”的宗旨。也因此,謝劍平入選院士,被普遍質(zhì)疑是得益于利益集團的運作;之于后者,張曙光將受賄巨款用于行賄評委,更是將院士評選的黑幕擺上桌面。種種院士丑聞,自然會影響到公眾對院士形象的認知。人們爭相談論“布鞋院士”,不能說與院士場域的亂象無關。 我們談論“布鞋院士”,其實是想讓我們的學人,在浮躁的學術環(huán)境下,能夠靜下心來,坐穩(wěn)冷板凳,把學術做好。畢竟,學人之大,不在高樓別墅,不在大人先生,而在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安夹菏俊崩钚∥模瑸槲覀兲峁┝艘粋€表達期待的出口,如此而已。(江立中)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期待“書香之家”越來越多
已是最后一篇
-
期待“書香之家”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