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送錦旗,滿墻掛錦旗,成為一些機關(guān)單位引以為榮的亮點。然而,日前在上海徐匯區(qū),居民送來的一面錦旗卻讓干部如坐針氈。為在大門口修條無障礙通道,人們呼吁多年,近期才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解決。面對錦旗,有關(guān)負責人坦言:心里更多的是慚愧,這是對我們工作的鞭策。這樣看待錦旗,發(fā)人深思。 送錦旗鏡匾、寫感謝信,是人們夸贊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的一種“傳統(tǒng)”方式,激勵了不少黨員干部。但令人不安的錦旗,則提示著表揚之外的更多意蘊?!?/p> 一條無障礙通道讓居民一等就是20年,辦件實事為何那么難,為什么拖了那么久?類似情況,到底還有多少?這么反推下去,腦子會越來越清醒:成績背后也存在問題,光環(huán)之下可能有盲區(qū),群眾綻放的笑容里,時常蘊藏著值得深思的故事?!?/p> 錦旗里面也有辯證法。它承載著榮譽,更寫滿了責任;它表達了謝意,更傾注了期待。一位基層干部在長期工作中收到了上百面錦旗,一面一面如數(shù)家珍,又頗為感慨:做了分內(nèi)之事,群眾卻送來錦旗,本身就說明工作有不足。所以,每當看到錦旗,除了欣慰,更有壓力。習近平總書記說“自豪而不自滿”,這是共產(chǎn)黨人在鮮花和掌聲面前的理性態(tài)度?!?/p> 這么看來,錦旗好比一面鏡子,它映照出工作的得失利弊,攬鏡自照,有人自省自勵,也有人沾沾自喜。一些公職人員存在“錦旗情結(jié)”。有的做了“好事”之后暗示群眾送錦旗,有的事情沒辦先開出“要表揚”的條件,有的甚至自我表彰,炮制光鮮名號往臉上貼金,于是有了要錦旗、爭錦旗、搶錦旗的不良風氣。變味的錦旗,做假的成績,更值得反思。 鄭板橋詩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對世界的感應(yīng),常常是心靈的寫照。竹濤陣陣,一心憂民者,自然“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而官老爺們,則會把百姓冷暖拋諸腦后,想的是送禮聲、升官令。同樣,對群眾的表揚,有的干部舉一反三,想到了更普遍的問題、更多人的急難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實功;而有的人卻視之為“政績”的道具,圖虛名裝門面,不啃硬骨頭,專搭花架子,最后都是“客里空”。錦旗雖小,分量不輕。很多時候,它拷問著思想觀念的公與私,檢驗著工作作風的實與虛?!?/p> 不求就里,難尋病根;不務(wù)實情,難辦實事。不只是給好評的錦旗,近年來,一些地方也不時出現(xiàn)“另類錦旗”。從“最不作為獎”的揶揄,到送時鐘、鴨梨、皮球等委婉提醒,盡管有時失之偏激,但帶刺的“表揚”,不也多少反映了現(xiàn)實積弊、民意呼聲?可稱道的是,不少單位不僅接下這份尷尬的“禮物”,而且反躬自省,力求把痛點變成亮點?!袄裰?,絲發(fā)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能不能少些追名逐利的政績沖動,多些排憂解難的問題意識,說到底,就看有沒有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敢不敢擔當應(yīng)盡的責任?!?/p>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蘭考高大挺拔的焦桐,楊善洲留下的郁郁蔥蔥的林場,村民請求將沈浩安葬在小崗村的紅手印,一再詮釋著為民的情懷、百姓的評判。永恒的豐碑矗立在人民心中,真正的業(yè)績寫在群眾心坎里,理解了這一點,也就讀懂了“錦旗里的辯證法”。(詹勇)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評藝術(shù)市場亂象:因為躁動必須洗禮
已是最后一篇
-
評藝術(shù)市場亂象:因為躁動必須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