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85歲的志愿軍老兵曹秀湖一個人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這一天,他等了60年。當護送昔日戰(zhàn)友遺骸的車隊駛過,老人的眼淚簌簌落下。車隊駛離,老人轉身默默離開。他說,清明時再來。 有媒體在如山如海的祭奠人群中記下了這位老兵,他的身影震撼了無數網友。清明節(jié)前夕,隨著人們對英雄懷念之情的愈發(fā)濃烈,有網友感慨:“這將是一個充滿民族力量與昂揚精神的清明。對英雄的群體性緬懷,無疑會大大提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網友們?yōu)槭裁催@么愛英雄?飲水思源,是最簡單又最真實的回答。 英雄是一座碑,碑文記載的是從篳路藍縷走向輝煌的民族奮進歷史。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時間:從康乾盛世時的繁榮到鴉片戰(zhàn)爭后的沉淪,千年古國淪為“東亞病夫”,只經過了短短50多年。沉疴在身的中華民族雖然沒有停止過抗爭,卻仍難逃任人魚肉的命運,甚至一度滑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國就是家,家連著國??姑涝?,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真正挺直腰板的一仗,既打出了國家安寧,也打出了民族尊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回憶說,朝鮮戰(zhàn)爭前他在歐洲旅行,當地人常對華人持歧視態(tài)度,可是新中國在朝鮮半島連獲勝利后,西歐海關人員見到華人也開始肅然起敬。 因為緬懷英雄,網友們走近那個時代;因為讀懂了時代的苦難,網友們的心底升起了英雄的火炬。縱然當今時代,有人有“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道德迷茫,有人有“錢袋子鼓了心房里空了”的信仰缺失,有人有“今天已經沒有英雄”的精神困惑,但在更多網友的心中,英雄的火種始終不滅,崇敬英雄依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主流。 羅陽、邰忠利、孟祥斌、鄭春光……這些年,英雄譜寫的時代壯歌不時撥亮網友的心燈,證明了今天同樣不缺少英雄。這一次志愿軍烈士遺骸回歸,崇尚英雄熱持續(xù)升溫,與其說是網友們對某個特定英雄群體的緬懷,不如說是華夏大地上“英雄之火”的一次集體燃燒。 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中國軍網推出“老兵,祖國接你回家”專題策劃,在“英烈紀念堂”頻道發(fā)起網上祭奠活動,既是在為祖國各地的網友們開辟一處祭拜英雄之地,也是傳承民族精神和英雄火種的一次守望之旅。在這里,我們可以一起感悟民族的苦難與輝煌。 留言板上,網友們對中華民族血淚史的思考愈發(fā)深邃:為什么不是別的政黨領導我們結束屈辱?我們回答:在許多村落,當敵人用刺刀威逼交出共產黨員時,鄉(xiāng)親們寧可被砍頭也不發(fā)聲;而共產黨員明知站出來就是死,依然會毫不猶豫地亮明身份。敵人自以為得意,殊不知,他們殺掉了百姓的親人,失掉的是百姓的人心。 打斷骨頭連著筋。在億萬網友的心里,我們祭奠的不只是英雄,更是我們自己的親人! 有網友感慨:當下,并非沒有英雄,但英雄在網絡上的生命力變弱了;并非沒有信仰,但信仰的聲音在眾說紛紜中總是慢了幾拍。戰(zhàn)爭年代,英雄的故事通過報紙、傳單、廣播和群眾的口口相頌,傳遍大江南北,鼓舞著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而在網絡時代,信息流動變得迅捷無比,輿論焦點變動不居,英雄的事跡會被海量而多元躁動的網絡信息瞬息淹沒。 英雄無聲,會是一個民族怎樣的悲哀?有網友一語中的:如果一個國家,她的英雄兒女歸國時,她的人民不聞不問,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就值得懷疑,她離支離破碎就不遠了。 這并非危言聳聽。如果時光的流逝和信息的洪流能模糊英雄的身影,我們又何以銘記民族的苦難,何以珍惜今日的輝煌?如果我們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變遷,不能寫好革命英雄主義的“網絡篇章”,誰又能保證國家再遭危難之際,還會有眾多英雄一躍而起? 傳承英雄之火豈止在陵園。網絡空間同樣可以是人們的尋根之地。短短幾天內,數十萬網友登錄中國軍網“英烈紀念堂”祭拜志愿軍烈士已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為英雄立一座網絡豐碑,讓他們的精神隨著信息江河奔涌,滋潤網絡空間,讓更多的“種子”發(fā)芽,讓更多的“樹木”挺拔。這是廣大網友的心聲,也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 回望歷史,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慘烈、太多的抉擇、太多的悲壯……一年365天,每一天,都曾有英雄犧牲;我們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甚至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山村都掩埋著烈士們的忠骨。 一座座墓碑,是一條條綿延的道路。我們相信,每當有人打開“英烈紀念堂”網頁,看到碑上的名字,一定能領悟中華民族由苦難走向輝煌的艱辛跋涉,一定會記得萬千英烈血沃中華的慷慨悲歌。(記者 曲延濤 特約通訊員 錢宗陽)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清明時節(jié) 國與家共祭的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清明時節(jié) 國與家共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