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顆為民服務的心
“墻上貼著呢,你不會看嗎?”“不是跟你說了,怎么還問?”“沒看見我一直在忙嘛”……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不少窗口單位邊學邊改,把群眾反感的“忌語”找出來,掛在醒目位置,推進作風轉變。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是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忌語”讓人不是滋味,折射的是對群眾的感情問題,也是對自身崗位的認知問題。若把服務平臺視為“私人領地”,以為群眾“有求”于自己,開個證明蓋個章就是幫他人,就會把干好工作的本分,僅看成對群眾的情分,口出“忌語”也就順理成章。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時,看到墻上“服務忌語”,曾有此感慨:“對人民群眾沒有感情就會說‘忌語’,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就不會說‘忌語’”,他強調“根本要像焦裕祿一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對窗口單位來說,首先要認識到,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一貫宗旨,群眾既是服務對象,也是父母親人,離開了群眾,窗口就失去了存在價值。在這個意義上,不說“忌語”,和顏悅色對待群眾,熱情周到服務群眾,是黨員干部的本分。 有沒有一顆為民服務的心,言行相去千里。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就要從解決這些群眾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入手,把群眾當親人,把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孫秀嶺)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文化應少些商業(yè)泡沫
已是最后一篇
-
文化應少些商業(yè)泡沫
責任編輯:王荷月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