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學習成績一般,卻非要花好幾萬元上名校,家長說是為了孩子能交一幫好同學,以后辦事就有了硬關系。據(jù)三秦都市報報道,繼“拼爹”后,“拼同學”成為流行詞。有專家表示,這種家庭教育思想會害了子女,靠天靠地靠人不如靠自己。 拼誰都不如拼自己,這個道理不少家長未必聽得進去。為孩子謀劃未來,稍具實力的家長都按捺不住咬牙一拼的沖動。從特長班、重點學校中一路走來,家長之間的比拼早已展開。盡管“拼爹”早已令人見怪不怪,“拼同學”少兒化還是讓人大跌眼鏡。 拼同學從娃娃抓起,家長策劃為孩子編制未來關系網(wǎng),這足見庸俗關系學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強大魔力。實際上,熱衷于“拼同學”的不只是為孩子謀劃的家長,形形色色的“總裁培訓班”、“MBA高級研修班”中,有多少人抱著“拼同學”的目的混跡其中?甚至,“拼同學”也不只是一種個人行為,當各類學校紛紛在校慶活動中將校友分門別類,推出所謂“杰出校友名錄”的時候,誰又能說這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拼同學”? “拼同學”作為一個專指名詞也許才剛剛出現(xiàn),但其對應的行動卻早已十分熱鬧。這些異想天開的家長,在不經意間提出了一個令人沮喪的社會命題——我們的人際關系,為何日漸庸俗? 拉關系、走后門之類庸俗關系學人皆詬病,然而多數(shù)人卻依舊在詛咒譴責中陰奉陽違、疲于應酬。這不僅是因為我們見證了太多因此“成功”的典型,更是因為這些另辟蹊徑者經常占據(jù)公眾的上升通道。當成功不僅僅取決于個人努力的時候,盡可能多地占據(jù)各類資源,也就成了向上流動的可靠保障。無論“拼爹”也好,“拼背景”也罷,拼的都是對各種社會資源的占有情況,當這種比拼足以贏得成功,甚至改變命運的時候,如何不教人蠢蠢欲動?家長煞費苦心為孩子日后“拼同學”拓荒鋪路,不僅是在投入一筆機會投資,也不失為內心深陷庸俗關系學的真實寫照。 從另一種層面來說,社會資源之所以要“拼”,是因為資源相對稀缺,而配置卻又不盡合理。毫無疑問,只有重點學校的同學才值得一“拼”,因為重點學校本身就是對教育資源分配格局的確認。因為占據(jù)了更多教育資源,重點學校的學生更容易獲取成功,他們也因此成為可資比拼的資源。推而廣之,熱門職業(yè)的趨之若鶩,公務員考試的炙手可熱,哪一個拼搶激烈的崗位,不是因為附加了太多社會資源?當資源配置足以影響前途命運的時候,無論占據(jù)資源優(yōu)勢的是部門還是個人,都不免會散發(fā)出強大的誘惑力。 每種社會現(xiàn)象,都對應著一種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如果資源分配格局更加公平、權力邊界更加明晰、僅憑個人努力就足以實現(xiàn)向上流動,他們何必浪費精力于不相干的紛雜事務上?透視“拼同學”現(xiàn)象,也許更應該反思,如何止住人際關系庸俗化的頹勢。(趙志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