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7804人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77.9%的人直言在當下社會做好人的成本高;76.1%的人坦言現(xiàn)在社會做好人好事的環(huán)境差,其中39.1%的人認為非常差;71.0%的人表示做好事會被懷疑動機不單純;50.6%的人認為做好事會被嘲笑。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特別是在市場機制下,堅守“道德人”的原則,在某些情況下會使成本增加,利益減少。而作為“經(jīng)濟人”,自然會存在一種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漠視良心與責任的沖動。如果配套的社會機制不健全,“經(jīng)濟人”的沖動就會放大,就會造成諸多的社會道德失范現(xiàn)象,進而增加做好人的成本,尤其是做好人的心理成本,使想做好人的人不愿甚至不敢做好人。 以禮儀之邦著稱的中國,現(xiàn)在卻出現(xiàn)了做好人成本太高的問題,這是為什么?筆者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好好反思。一是精神文明建設滯后,導致 “去道德化”成為社會普遍現(xiàn)象;二是道德教育偏離,特別是學校的道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與人性要求脫節(jié),效果不佳;三是社會管理落后,人們的生存成本迅速增加,而社會卻拒絕支出道德成本;四是 “劣幣驅(qū)逐良幣”的不良效應,在現(xiàn)實中,有太多的無視秩序和破壞秩序者不僅沒有付出與之對應的成本,反而成了“聰明人”,而一些恪守良心的好人卻“流血又流淚”,做好人的心理成本驟然增加。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指出,倫理道德對于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是一種重要的“支持性資源”。如何降低做好人成本,是我們必須盡快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鄧小平曾經(jīng)說過:“好的制度使壞人不敢做壞事,壞的制度使好人沒法干好事,甚至還會使好人也變壞。”因此,重建社會做好人的良心自覺,必須從社會機制的建立健全著手。 如何降低做好人的成本?接受調(diào)查的人中,72.1%的人表示政府應制定相應制度,不讓好人吃虧;70.0%的人指出要營造好人受羨慕、受尊敬的社會環(huán)境;62.5%的人指出要加強宣傳引導,讓好人有榜樣作用;57.9%的人認為每個人從自身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 與此相對應,筆者以為,我們除了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和法治秩序建設外,還必須建立做好人的成本補償機制,讓好人敢于做好事,消除“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后顧之憂。同時,還要建立保障做好事收益的揚善機制。對做好事的好人,要及時給予他們渴望得到的東西,從而解決好人“利益動因缺失”的問題。(郭文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