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發(fā)明全家福。
熊發(fā)明家庭,廣西桂林市金雞路一號,家庭成員5人。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廣西桂林就有這樣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熊家大家庭。
今年86高齡的老太太況木英老人,因為1960年及1968年的兩次誤診而喪失了胃功能,40多年來不能吃飯而只能依靠著少量的蜂王漿、百年樂及筒骨湯之類的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如今體重不足半百卻能頑強快樂地生活著。這是個奇跡,是這個社會,是這個大家庭每個成員用愛共同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熊家大家庭是一個快樂盡孝的大家庭,老太太膝下生有一女四兒,老伴2005年去世。為了讓老太太能安享晚年,大外甥女周紅運在五里店購買了一棟樓房,讓舅舅們搬到一起住,全家近30人四世同堂,他們舍小家安逸的居住條件而搬來與母親同住一個單元樓,目的是多陪老人打麻將,多聊聊家常。大家庭的氛圍極其和諧,生活其樂融融。
早年,老太太的身傳言教使得如今子女、孫輩及重孫輩們生活陽光,工作、學習進步,事業(yè)有成。66歲的大女兒熊桂娥退休后一直在家操持著大家庭的家務而從無怨言,弟兄們十分敬重大姐,特別是母親早年病重常年住院期間,大姐照料家務和四個弟弟似慈母;61歲的老二熊天明是一家股份制企業(yè)負責人;58歲的老三熊發(fā)明是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離退休工作處黨委書記、處長;55歲的老四熊有明經營著一家IT公司及辦教育;52歲的老五熊小明與老四共同經營著公司。孫輩們學成后都有了自己心儀的工作和家庭,重孫輩如今大的是在校大學生。正如老太太常說的那樣,早年家庭生活的艱辛和苦難經歷是熊家人凝聚的力量和精神財富。
熊家十分注重中國式的家庭傳統(tǒng)教育,尊老愛幼的思想已深入到每個成員的腦海里并付之于個人的行動之中。每逢過年過節(jié),小字輩都會買上禮品看望老人,特別是三個外甥女孝敬老人、慰問四個舅舅的行動在后輩中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父母子女之間、夫妻之間、妯娌之間關愛和諧。孝心在這個大家庭得到了傳承。
熊家大家庭對社會也富有愛心和感恩之心。早年一家7口人靠父親一人幾十元工資維持生活,加之母親常年住醫(yī)院欠債,家境貧困而常年定期得到國家和單位資助,他們深知滴水之恩須涌泉相報。如今,熊家積極參與鄉(xiāng)村中小學"三元飽計劃"資助活動,積極出資辦教育(詳見2015年4月2日《桂林日報》及《桂林晚報》),資助企業(yè)生活困難職工,為貧困家庭捐衣捐物,為農村興教無償捐贈電教設備,為桂林市第八中學捐贈電教設備,為貧困家庭子女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提供幫助,向桂林市福利院捐贈生活用品,將獲得的廣西十大孝心人物獎金全部捐獻給農村貧困家庭。
熊家大家庭的事跡在2013年廣西衛(wèi)視"讓愛住我家"節(jié)目及2015年大年初二晚廣西公共頻道"孝暖人間--第八屆廣西十大孝心人物頒獎晚會"中進行了報道。正如節(jié)目中所說:孝道在熊家的晚輩們中同樣得到了傳承。我們說快樂是什么?快樂是一種心理的滿足,熊家的快樂來自于他們的成功,更來自于他們的家庭觀念。熊家?guī)状?,把不幸和苦難當作家庭的動力,把親情和和諧當作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孝帶來了和,和又帶來了興,這就是家庭的力量,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力量。
- 上一篇:
-
海南好女子照顧癱瘓前夫18年 不計前嫌任勞任怨
已是第一篇
-
海南好女子照顧癱瘓前夫18年 不計前嫌任勞任怨
- 下一篇:
-
甘肅孫晉芳家庭:賢惠樹楷模孝名傳梓里
已是最后一篇
-
甘肅孫晉芳家庭:賢惠樹楷模孝名傳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