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早!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2024年10月16日出版的2024年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一起接着学习其中以下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4年第20期】
好,今天的《同学,你早!》就是这些,欢迎关注中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
转发出去,让更多的文明网友一起学“习”吧!美好的一天从学“习”开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祝您幸福,下期再会。
【责任编辑:王泓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