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對我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領導文藝工作的理論思考以及實踐經驗的總結。講話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重大發(fā)展,為我們的文藝提供了思想指導,指明了前進方向,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2014年10月15日,我作為文學界代表參加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這是繼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之后又一次非常重要的講話。如果說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對當時革命戰(zhàn)爭年代領導文藝工作的豐富經驗進行的理論總結,開啟了后來整個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建國初期以后,中國當代文藝新的發(fā)展天地。那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基礎上,對我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領導文藝工作的理論思考以及實踐經驗的總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事業(yè),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重大發(fā)展,為我們的文藝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導,指明了前進方向,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文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一共五個部分。他在開場白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文藝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yè),文藝戰(zhàn)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zhàn)線”。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判斷。
講話的第一部分,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中,文藝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藝工作者依然承擔著神圣和重要的使命。這是整個講話的根本出發(fā)點。記得總書記講話發(fā)表之后,電視上報道各地文藝工作者發(fā)表學習感想,其中有一位大概六七十歲的戲曲演員,她十分激動地說,聽了總書記的講話,我們又是文藝工作者,不是藝人了。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們成了藝人了,共產黨又把我們變回了文藝工作者。解放初期,對于很多戲曲演員來說,他們經歷了由藝人變成了文藝工作者的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給他們的生命帶來了深刻的印記——過去他們僅僅是一個唱歌的、唱戲的、讓大家娛樂和消費的藝人,是黨給了他們工作的尊嚴,給了他們事業(yè)的意義,給了他們生命的價值。經過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到現在,黨對文藝事業(yè)的判斷從未動搖過。文藝是黨和國家的事業(yè),文藝工作者是為黨和國家事業(yè)作出貢獻的人。總書記對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這一判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力地激勵了廣大作家和廣大文藝工作者,讓我們重新去審視自己工作的意義,重新審視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我們中華民族偉大事業(yè)的關系。我工作的作家協(xié)會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它當時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四十多家發(fā)起單位之一,參與了新中國的成立。這本身就有力地證明了文藝事業(yè)是黨的事業(yè)的一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從兩個層面來論述文藝和文藝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是放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大勢和世界發(fā)展大勢中,論述文藝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精神發(fā)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什么要從世界視野來講文藝?因為時代條件不同了??倳浾f,“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深刻地認識這一不同,以及不同的時代條件帶來的對文藝作用的新認識。中國正在崛起,這個崛起需要在世界視野中被認識和呈現,這個崛起意味著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正在發(fā)生重要變化。現在的我們要談論的是整個中華民族如何真正自信地、以一個崛起的世界大國的姿態(tài),以一個要對人類文明作貢獻的姿態(tài),作出與我們的強大國力、與我們的偉大傳統(tǒng)相稱的貢獻的問題。這是理論上一個很重要的發(fā)展。
在這樣一個新的世界視野下,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文藝在世界性的文明發(fā)展與競爭中的重要性。文藝對于每一個民族來說,都至關重要。全球化的進程、世界范圍內文化碰撞交融的加劇,構成了對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艱巨考驗,這種考驗有時甚至關系到民族國家的存亡絕續(xù)。一個文化上孱弱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缺乏文化認同的國家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必然陷入混亂和衰敗。一個中國人,當他和世界各國的人們發(fā)生直接間接的關系時,他的文化就是他的祖國,就是他的底氣、骨氣、精氣神之所在。越是全球化,越是走向世界,就越需要堅持民族文化的根性和本位,越需要一個民族在文化上的自覺和自信,越需要精神上的強健和團結。
最后,落實到中國自己的歷史上,總書記講到了魯迅先生。他引了魯迅的一句話,“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fā)端于文藝領域的創(chuàng)新風潮對社會變革產生重大影響。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由《新青年》開始,由魯迅、胡適、陳獨秀、李大釗開始,新文學運動很快就轉化為新文化運動,繼而發(fā)展為五四運動。這時期,無論是語言文字、文學體裁,還是藝術方式、思想內容,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全面深刻的變化,由此誕生了新文學,開啟了現代化的進程。正是這些連續(xù)的歷史運動,才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重新回過頭來追溯,那些新文學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他們的初心是什么?1840年以后,我們的民族飽受凌辱和挫折。種種救國道路探索下來,最終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要救中國、要為中國尋求道路,這不僅僅是一個物質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問題——要改造我們的靈魂,從心靈上,我們需要新的國民。正是為了塑造新的國民,我們才需要新的文學,新的人民的文學。這就是現代文學的“初心”——現代文學本身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運動的一部分??倳浻谩耙妗眮硇稳菸逅男挛幕\動中文藝領域的創(chuàng)新風潮,對全民族思想解放的作用,正是為了提醒我們的文學要回到初心。正如總書記在今年“七一”講話上提出的,“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我們的作家不能忘記現代作家、現代文學的初心,不能忘記身上肩負的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使命和責任。這個使命和責任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逐漸在新文化運動中被確認下來的。
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第二個部分,談的是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文藝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就是創(chuàng)作生產優(yōu)秀作品。“沒有優(yōu)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為什么總書記把創(chuàng)作生產優(yōu)秀作品放到這么高的一個位置?這與中國文學的根本性質密切相關。我們的文學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學,其中至關重要的是它必須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創(chuàng)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文藝創(chuàng)作中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當下文學作品的數量極為巨大。但相比于這樣驚人的數量,好作品還不夠多。中國的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經過這么多年的發(fā)展,一代又一代作家的寫作、創(chuàng)造,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是文學作品的思想藝術水準還是作家的整體素質,就總體水平而言,中國文學的藝術水準并不是倒退的。但缺少像魯迅、巴金、老舍這樣的文學大家,缺少“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
導致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們所處的時代發(fā)生了變化,包括傳播條件、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成的變化,給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另一方面,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也存在缺陷,我們的作家還能不能非常有力地去呼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但歸根結底,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浮躁”。就文學而言,浮躁是作家心態(tài)的問題,這源于我們面對的市場,帶來對作家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沖擊,乃至于對作家生產方式的沖擊。浮躁不僅造成藝術質量的降低,也造成作家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不沉著,甚至是慌亂和混亂。我們的作家只有不忘文學初心,堅守文學理想,真正沉下心來,面對時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才能寫出撫慰心靈、引領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還談到新的文藝形態(tài)?!盎ヂ?lián)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tài),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這是總書記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全局,對于文藝工作現狀的準確判斷,也是我們文藝工作和文藝事業(yè)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的現象和問題。
網絡文學的生態(tài)鏈條,從生產、消費到閱讀,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網絡文學的主要生存形態(tài)不在書籍,而是網絡,主要通過手機客戶端來存在。一部網絡作品,從開始創(chuàng)作到結尾,可能有兩三年的時間。它的讀者會在這兩三年的時間里,每天都跟進這部作品。這部作品可能成為這個讀者生活的一部分,并影響著他的世界觀。這是和過去完全不同的一種新的閱讀形態(tài)。由此產生的是完全不同的寫作狀態(tài)。以往一部作品寫一兩百萬字,已經是很了不起,很驚人了。但一部網絡文學作品可能要寫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字。在我們現有的觀念中,這可能顯得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但不得不承認,它真的已經對億萬人發(fā)生著影響,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文學的影響,正在溢出它的特定讀者群,成為更大層面的大眾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創(chuàng)性資源。而且網絡文學已經進入全版權運營時代。網絡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就在考慮改編電影、電視劇、電子游戲,甚至方方面面的衍生產品都要出來。由此所涌現出來的新的文藝群體,也是我們過去所想象不到的。如何應對這些新情況,努力探索新的辦法和途徑,有力引導網絡文學的價值觀,凝聚團結網絡文學作家隊伍,已成為當下作協(xié)工作的一個重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第三部分,談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中國文學的初心是什么?就是建立起屬于人民的文學。“人民”這個關鍵詞,是我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的本源問題和根本道理。
那么,誰是人民?人民,既是一個政治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概念,還是一個法律概念。什么是法律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兩字在我們的國號里,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人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力的來源。它在法學上是具有本源意義的。這個本源意義來自歷史。人民是1840年以來,在一場又一場的斗爭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血與火的戰(zhàn)斗中所形成的強大的政治共同體,是對我們民族自身、對于我們國家有根本認同的群體。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它的生命力,它的活力,它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在于它有著最充實的具體性,它和一代又一代活生生的中國人,和他們的生活和奮斗聯(lián)系在一起。
作家為什么要扎根人民?因為人民兼具雙重的性質。當我們說到人民是一個個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時候,意味著作家要本著初心,永遠在和活生生的具體的人的關系中,去領會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去領會我們民族的共同奮斗。也就是說,這種關系中,永遠包含著更加廣闊的歷史內容,而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活。所以只有以人民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時時刻刻體會到我們的寫作和民族共同事業(yè)的關系。而且,這種體會不是概念上的,而是感情上的,是建立在具有充沛生活依據的基礎之上的。
在這個方面,很多現代作家給我們提供了光輝的榜樣,這恰恰也是當下這個時代的作家需要特別努力的一個方向。平心而論,我們這一代作家,既是特別幸運的,又是有遺憾的。一方面,我們這一代作家親身經歷了波瀾壯闊、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從80年代到現在,社會形態(tài)、人們的生活形態(tài)和思想情感形態(tài)都變得愈加復雜多樣。對作家來說,這是非常幸運的。我所接觸的很多外國作家在這一點上就很羨慕我們。另一方面,我們也面對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自身的生活準備比之前輩大師們有先天的不足。那些現代文學的前輩們不管是主動的或被動的,常常都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時代,置身于時代的風口浪尖之上。和他們相比,當下這代作家的閱歷過于單薄。我們往往有太多、太長的時間守在書齋里,漸而體會不到寫作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不到自身與那個更宏大的歷史進程之間的聯(lián)系。
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既是重申我們文學的根本性質、重申我們文學的初心,也是對中國現在和將來的作家們的一個殷切的希望和號召。作家們要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正置身于人民中間,置身于人民的共同事業(yè)中間,這對我們來說,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主觀上作出艱苦努力。就作家協(xié)會而言,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不遺余力地鼓勵、支持和協(xié)助作家深入生活。作為一個群團組織,作家協(xié)會充分利用作家資源,為服務社會公共文化事業(yè)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大家熟知的央視的《百家講壇》,最初的發(fā)端是作家協(xié)會所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每周末舉辦的公益講座?,F在,作協(xié)又啟動“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請作家去基層,無償地、面對面地和文學愛好者對話和交流。
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第四部分,談的是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今天,通過互聯(lián)網,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已經深度卷入了世界,世界也在參與著我們的生活。在全球化時代,要認識中國,必須在世界視野中展開自我認識、自我表達。什么是中國,什么是中國精神,這既是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問題,也是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的問題。強調中國精神,是對新的時代條件的呼應。
全球化時代的嚴重后果之一,是造成了民族國家認同的混亂、破碎。在世界的風云激蕩中,文學藝術有培育和維護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強化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認同的職責。自古以來,文化與文學都是維系中國這一幅員廣大、疆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的根本紐帶。即使在現代意義上,文化和文學對于維護國家民族認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學者亨德森在《想象的共同體》里認為,現代民族國家興起過程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是文化因素,比如報紙、小說等。正是通過十八、十九世紀小說的大規(guī)模的傳播,同一國家和民族的人們才意識到我們是共同體。這種“共同”不僅是理性的,而且是情感的——我們共享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情感、同一種世界觀、同一種價值觀,所以我們是一體的。因此,文學藝術的感召力,是一個國家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國家危機時刻,文學的力量尤其能夠體現出來。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lián),斯大林在莫斯科紅場發(fā)表講話,他說,德國人現在要毀滅的是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爾基和契訶夫的民族。因為,在這些人身上包含著俄羅斯人之所以是俄羅斯人的最根本的情感。
另一方面,文學和藝術是不同民族和國家的人們相互了解的最有力的手段。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一首歌……能使活生生的中國人的形象,與世界各國的那些普通的人們產生情感呼應。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文學藝術在國家戰(zhàn)略中的重要地位,采取大量措施,投入很多資源,支持中國文學對外交流和參與世界文學的建構。我們要在“世界文學”的格局中,加入我們的聲音、形象、情感。近年來中國文學取得了很大進展。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劉慈欣獲得科幻文學雨果獎,曹文軒獲得國際兒童文學界的最高獎國際安徒生獎。有學者說,中國文學的全球能見度正在擴展,其深度和廣度都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這種“全球能見度”對于增進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對于消除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偏見、對于中國在崛起過程中的精神展現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這一切和中國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的大幅提高是密切相關的,也和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的這種熱切愿望是密切相關的。同時,也和中國作家這些年來,自覺地、努力地去書寫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精神、向世界傳播中國的形象,是有關聯(lián)的。在這方面,我們的路還很長。因為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整個文化領域,是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最為根深蒂固的,也是它最為堅持、最為自我保護的。由此可知,文化是立國之本,也是每一個文學家的立身之本。中國的文學家要以中國精神為靈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維系我們共同的紐帶。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第五部分,談的是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就這個問題,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要求。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都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文學藝術事業(yè),作為這個偉大斗爭的一部分,也面臨著很多新的歷史特點,很多新發(fā)展、新變化、新情況??倳浀闹v話,是指導未來中國文學發(fā)展的綱領性文獻。他立足于中國文化、中國文藝發(fā)展的實際,同時也高瞻遠矚地站在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大勢上,回答了有關中國文學藝術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問題。正是由于文藝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有這些新情況的存在,總書記指出,對于黨的文藝工作,我們絕不能夠放松,更不要說放棄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事實上,我們恰恰必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本文系鐵凝
- 上一篇:
-
用“四個意識”凝聚繼續(xù)前進的強大力量
已是第一篇
-
用“四個意識”凝聚繼續(xù)前進的強大力量
- 下一篇:
-
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經驗談
已是最后一篇
-
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