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問題關乎黨運國運,其重要性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常識。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領導黨中央高調反腐,從嚴治黨,“八項規(guī)定”、群眾路線教育、整治“四風”,一路“高舉高打”下來,漸漸打消了很多人整治黨風只會是“一陣風”的誤判。眼下的“三嚴三實”是整治黨風的升級版,進一步粉碎那些心存僥幸、蒙混過關者的如意算盤。從嚴治黨的動作不是一陣風,而是層層遞進,沒有“休止符”,也就是說,高壓、高調整治黨風將是一種常態(tài)。
要整治、凈化一個八千多萬黨員的超大型執(zhí)政黨,其難度之大,遠遠超出任何人的想象。為什么黨中央要下如此大的力氣和決心整治黨風?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需要考慮:共產黨與其他一般的政黨不一樣,她是靠高遠信仰和強大理念驅動的政黨,沒有理想信念、沒有信仰,那共產黨就不成為共產黨。這也并不是說,其他類型的政黨沒有理想與信念,而是說,很少有政黨像共產黨這樣強調信仰和信念。共產黨當年正是靠這種強大的信仰、理念成就了她的堅不可摧,素有“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煉成的”之說,共產黨如果沒有超強大的信仰、理想的驅動,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也正是這種內在強大的力量,將共產黨推向了執(zhí)政位置。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對于依靠信仰、理想驅動的共產黨來說,極為重要。但是,當執(zhí)政黨面臨市場經濟這個全新環(huán)境的考驗之時,此前一直堅挺的理想、信念還能不能巋然不動,屹立不倒?面對世俗欲望的誘惑,人性之惡會不會放縱?信念能不能戰(zhàn)勝貪欲?現實中,就有一些黨員把持不住,在功名利祿面前,在金錢與美色面前,經不住誘惑,信仰、理想繳械了,于是就出現了一些辱沒共產黨清譽的敗類。一部分黨員的精神世界失守了,出現了信仰缺失、精神缺鈣、行為失范等問題。信仰是共產黨之魂,信仰缺失導致“失魂落魄”;精神缺鈣導致骨質疏松;行為失范致使黨員的行為底線失守。腐敗是信仰、理想跌落的外在表現,真正的內因是黨員的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強大堅實,腐敗才能根絕,才能治本。如何做到治本?從這次“三嚴三實”教育活動可以看出,中央采取的路徑是: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修身傳統(tǒng)與革命時代的紅色傳統(tǒng)結合起來,也即是把儒家的修身的傳統(tǒng)和革命時期信仰驅動的傳統(tǒng)結合起來。而這兩個傳統(tǒng)在過去很多時候是斷掉的,現在是把它們以“三嚴三實”的形式接續(xù)起來。
在革命時代,共產黨鍛造黨員的信仰、意志,離不開宣傳和儀式。在革命時期怎么做宣傳呢?宣傳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活動,而是為理念和信仰服務的。要把理想、信念灌輸給每一個參與者,需要通過儀式化的活動來完成。通過這種儀式化的宣傳,理念、信仰內化為黨員內心的信念和律令。在革命時代,這種信仰、儀式、宣傳三位一體的宣傳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這種三位一體的宣傳模式,對語境的依賴是甚為重要的。在一個相對封閉、價值結構單一、世俗欲望不太強烈的語境中,這種宣傳模式的效果甚為顯著。一旦這種相對特殊的語境被打破,儀式化的宣傳就會面臨挑戰(zhàn)。中國的市場化改革,逐漸打破了上述宣傳語境,信仰、儀式、宣傳的三合一結構被解構,各自都遭遇新環(huán)境的考驗,這也致使執(zhí)政黨的宣教效果不甚理想。
當今,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執(zhí)政黨的理想、信念不僅要面對世俗欲望的全方位考驗,同時面臨多元價值觀的四面侵蝕。在這種情況下,僅靠說教式、程式化的宣傳,顯然無濟于事。如何在全面開放的條件下,重鑄黨魂?我們需要傳承信仰、儀式和宣傳三位一體的傳統(tǒng)。信仰的關鍵要解決“信”的問題。宣傳要解決“信服”的問題,儀式解決“信”的語境。其中,信仰最為關鍵。反腐能治標,重建信仰能治本。信仰問題不解決,宣傳就會停留于形式化的空轉。從這個意義上理解“三嚴三實”的從嚴治黨思想,可以給我們更多深刻的啟發(fā)。(張濤甫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西藏大學特聘教授)
- 上一篇:
-
融入經常性學習 結合常態(tài)化工作
已是第一篇
-
融入經常性學習 結合常態(tài)化工作
- 下一篇:
-
讓黨課傳遞“三嚴三實”的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讓黨課傳遞“三嚴三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