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反“四風”力度不斷增大,黨風政風清風陣陣,干部群眾交口稱贊。但與此同時,一些官員卻開始自嘲“為官不易”,甚至發(fā)出“官不聊生”的感嘆。受這種情緒影響,“為官不為”的現(xiàn)象開始蔓延,對此萬萬不可等閑視之。 為官本當有為,而且要大有作為。但“為官不為”者卻不是這樣,民間輿論給這種人如此畫像:“要發(fā)文件,等待實踐;要去實踐,等待文件;啥都不干,難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擔風險;組織考核,沒有缺點?!边@種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工作消極懈怠,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庸官懶政。庸官當治,懶政當息,人民的公仆決不能對人民不負責任。 為官作為是天職,而且要先作為,后做官。當官是為老百姓辦事的,承載著組織的信任和百姓的希望,理應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負其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盡心竭力為黨和人民工作。倘若對職責無所用心,虛食重祿,尸位素餐,該管的不管,該抓的不抓,就是嚴重的失職。古代官員尚且懂得“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作為黨的干部更當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為人民的利益主動作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國夢踏實作為。 從嚴是為官作為的重要保障。為官都掌握一定權(quán)力,然而權(quán)力不是私物、為私的,而是公器、為公的。公器就要在陽光下運行,就要關在制度的籠子里使用。從嚴要求是為官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為官必須習慣于在約束中生活,在監(jiān)督下行使權(quán)力。從嚴要求乍看好像給干部套了個“籠子”,束縛了干部的手腳,的確使腐敗的官不好當了,然而這也是干部的護欄。由于營造了一個風清氣正、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從政環(huán)境和政治生態(tài),好官更好當了。 為官不易是為官作為的價值體現(xiàn)。現(xiàn)在當官確實“不易”,不僅面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任務,而且承擔社會各方面的輿論壓力;不僅要接受問責,而且面臨權(quán)力運行的風險和糖衣炮彈的誘惑。為官不易才能考驗人的意志和能力,體現(xiàn)人的品格和價值。為官不易應是常態(tài)。既然選擇了當“官”,就意味著選擇了吃苦,選擇了奉獻。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當干部就得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準備,像焦裕祿、楊善洲那樣,為百姓的福祉任勞任怨一輩子,在為人民服務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為官不為是立場不穩(wěn)、能力不足、不敢擔當?shù)谋憩F(xiàn),還是一種隱性的腐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得過且過混日子,必然會錯失大好發(fā)展機遇,必然會損害黨和人民利益,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其惡劣影響與貪污腐敗異曲同工!黨和政府不允許,群眾更不答應,下臺也就是應當并且沒得商量了。 為官作為既要靠個人修為,也要靠制度治為。要按照習近平同志“三嚴三實”要求,勤于修身,增強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始終保持擊鼓奮進的士氣、跳起摸高的勇氣、順勢而為的銳氣和崛起于危難的生氣,實實在在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要建立干部行為的激勵制約機制,通過科學嚴格的干部考核考察,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掌握干部的“作為情況”,并作為任用和獎懲干部的重要依據(jù),真正做到獎勵“能官”、鞭策“懶官”、調(diào)整“庸官”、懲治“貪官”,使廣大干部真正擔當起歷史和人民賦予的責任。(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