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江西分宜縣操場鄉(xiāng)太湖村村干部在給種糧大戶劉傳生家種的晚稻田抽水灌溉。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房叔”“表哥”“車爺”等故事不斷被翻新,這些事件暴露出個別基層干部存在生活糜爛甚至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基層干部流氓化”等極端觀點在網絡上流傳甚廣?;鶎痈刹空娴摹傲髅セ绷藛?? “一些個人行為改變了整體印象” “基層干部違法犯罪只是個別的,遠不能代表主流?!闭f起基層干部,長期關注這個群體并專門作過課題調研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辛向陽很有感觸,他說,“中國有成百萬上千萬名基層干部,出現個別的‘害群之馬’確實很難避免,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整個基層干部群體?!?/p> 據辛向陽分析,隨著改革發(fā)展的深入推進,我國深層次問題不斷暴露,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群眾訴求也越來越多樣?;鶎痈刹刻幱谥苯用鎸ι鐣艿牡谝痪€,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fā)群眾不滿。工作做得好群眾認為是理所當然,做得不好群眾就會有意見,一次失誤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掩蓋掉他所有的功勞。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干部很容易落下“流氓化”的污名。 “盡管壓力大、困難多,但我接觸到的很多基層干部都是在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想方設法為群眾謀福利的。”辛向陽說。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毓強認為,基層干部掌握了很多社會資源的分配權力,是被監(jiān)督的對象。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他們身上就更容易引起關注。這個群體中一旦有人出現不當行為,極易給公眾造成一種錯覺,就是基層干部普遍不值得信任。這兩年,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害群之馬”被曝光,讓公眾的這種錯覺不斷被強化,基層干部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差。 “從新聞規(guī)律來說,狗咬人不算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睆堌箯娬f,“基層干部本身就是一個很受關注的群體,他們的不當行為更容易被傳播、被放大。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這種放大效應更是被發(fā)揮到了極致,一些個人行為很快就改變了公眾對這個群體的整體印象?!?/p> 基層工作“吃力不討好” “苦點累點都沒關系,我們就怕不被理解。”北京市朝陽區(qū)一位居委會副主任說,居委會的工作就是直接與居民打交道,有時候是落實上級要求,有時候是解決群眾糾紛,很多事情都直接涉及老百姓利益,做這些工作“吃力不討好”。 這是一個老舊小區(qū),只有200多個停車位,但社區(qū)居民共有私家車1000多輛。一些居民在小區(qū)內空地上私裝地鎖占車位,有的家庭沒有買車也裝上地鎖收費賺錢,導致沒裝地鎖的車主即使有空位也停不了車。為拆除這些地鎖,居委會干部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磨破了嘴皮;終于拆除了,但很快又有人重新裝上。最后,小區(qū)不得不引進停車管理公司,對停車實行收費管理。 “盡管只是象征性收費,但很多居民還是不滿意,在自己家門口停車還要交錢,他們不愿意。我們忙前忙后,最后還落不下一個‘好’?!边@位居委會副主任覺得有些委屈。 辛向陽表示,除了直接利益相關者可能讓基層干部受委屈外,更大的委屈可能來自于社會輿論的誤讀和誤解。其實,大多數基層干部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在生活中也是嚴于律己的。 “遵紀守法是一條底線,干部更要以身作則。”北京二中院法官王東告訴記者,他們經常帶著一些自編自演的文藝節(jié)目到農村、到社區(qū)去普及法律知識,同時他們也從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經常加強學習,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保證用自身正直的形象去維護法律的權威。 給基層干部多些理解和包容 在央視評選的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4位是基層干部:獻身國防科技的林俊德、為農民工就業(yè)而“臥底”打工的陳家順、南沙守礁20多年的李文波、用生命托舉殲-15戰(zhàn)斗機的羅陽。“感動中國”評選11年來,每年都有基層干部入選。 不少群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基層干部一頭連著黨和國家,一頭連著人民群眾,職位很低,責任卻很重大。他們?yōu)閲业姆睒s發(fā)展、和諧穩(wěn)定付出大量的心血,作出卓越的貢獻。個別干部的不檢點并不能反映這個龐大群體的真實情況,基層干部隊伍總體是好的,否則,國家也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偉大成就。 家住北京朝陽區(qū)的一位退休工人很理解基層干部,他說:“基層干部權力小、責任重,很多群眾反映的矛盾問題基層干部解決不了,卻也無從回避;一些政策不接地氣難以執(zhí)行,他們夾在上級和群眾中間也很難辦。” 網友“夏天的風”說:“在網絡上,有些干部的形象確實不好。但是,仔細想想,大多數基層干部還是在為老百姓辦實事的,老百姓離不開他們?!?/p> 張毓強表示,公眾對基層干部的誤解和誤讀,媒體負有很大的責任。一些媒體為吸引眼球而忽視了社會責任,新媒體在這方面也很不成熟,使得負面情緒被過度放大,基層干部的形象受到很大影響。 網友“龍祖延”認為,我國基層干部人數眾多,要轉變群眾對基層干部的看法,絕非一時一日之功。社會各界要增強對基層干部的包容和理解,為他們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使他們真正成為偉大“中國夢”的堅實基礎。(記者 周洪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