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招呼,不帶隨從,提個凳子,拿個本子,新學期開學第二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長王瓊龍走進了瓊中思源實驗學校五年級四班的課堂。
上課鈴聲響了,走進教室的是一位30多歲的女語文老師,名叫吳琴。只見她微笑著向王瓊龍點點頭,然后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課文題目: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再看學生們,四個人圍成一組,四張小課桌圍成一大桌,全班60人組成15個學習小組。先是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學習理解生字、生詞,每個人都積極發(fā)言,整個課堂洋溢著輕松和熱烈的氛圍。
坐在最后一排的王瓊龍,趁學生討論的空當,起身走到他旁邊那組學生身旁,然后他附在一個男生耳邊問著什么,那個男生靦腆地回答。接著王瓊龍又回到原位,只見他在筆記本上寫下:形象教學——電化教育?原來王瓊龍剛才問那個男生,知道拉薩在哪嗎?能想像出修鐵路怎么艱辛嗎?
這時吳琴老師向全班學生問道:“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出你最想說的話嗎?”沒等老師話音落地,學生們?nèi)杠S般地搶著回答,語文課上到了高潮。
實際上,王瓊龍來瓊中思源實驗學校聽課已不下十幾次了。每次聽完課,他都要幫助解決一些現(xiàn)實問題。要知道這所學校是瓊中的“寶貝”。雖然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但縣委縣政府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這幾年,縣里傾注財力,每年都投資數(shù)千萬元打造這個“寶貝”,使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有了優(yōu)質(zhì)的學校。爭氣的是,瓊中思源實驗學校在全省創(chuàng)立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品牌。前不久,省教育廳在瓊中思源實驗學校召開現(xiàn)場會,將該校經(jīng)驗向全省推廣。
下課了,王瓊龍走出教室,聽完這節(jié)課讓他作出了一個決定:盡快給這所學校配備教學硬件,假如教室有“大屏幕”,學生們就能更直觀地感受“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就能更深切地理解修這條鐵路的意義了。(記者 魏月蘅 王曉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主動去鄉(xiāng)村 精心“種文化”
已是最后一篇
-
主動去鄉(xiāng)村 精心“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