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桂娥,女,瑶族,1968年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她是经验丰富的影像医生,每天仔细查看成百上千张医疗影像,为患者找准病因;她主动报名医疗援非,在尼日尔帮助当地医院完成科室建设;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深入基层调研,提交多份医疗发展建议。曾获“第一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蛛丝马迹找病因 影像护航救危急
“诊断治疗,影像先行”。陈桂娥相信,影像医生就是临床医生的“另一双眼睛”。很大一部分疾病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都需要影像医生的精准诊断。陈桂娥说:“如何做出最准确的影像诊断,是我们每天都在考虑的事。”
曾有一名27岁男性左胸部受伤疼痛流血,被送到急诊,医院畅通绿色通道,CT室“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明确患者需要急查的项目,在15分钟之内完成检查并明确诊断。最终,患者因诊断正确,抢救及时而成功获救。
医学影像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难题,想要精准诊断并不容易。陈桂娥在利用医学影像为患者做检查的过程中,不遗漏任何蛛丝马迹,主动向患者追问病史,再根据病情变化综合判断,尽量给临床医生诊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看似枯燥的工作,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影像内容千变万化。我们在读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难病例,从而促使自己去解答、去求证。”陈桂娥说,“每当自己的诊断能准确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佐证和帮助时,都会很有成就感。”
跨界驰援展身手 医道无疆载誉归
2017年1月,陈桂娥主动请缨,作为中国(广西)第19批援尼日尔医疗队10名队员中的一员,毅然踏上了援非之路。在尼日尔一年多的时间里,陈桂娥克服自然环境较差、医疗条件不佳等困难,成功完成了当地医院放射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相关设备调试,为中国援建的尼日尔综合医院开业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陈桂娥还在心理医生、战地记者、厨艺大师等多个角色之间自如切换。她给中国驻外机构人员开设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程;她捕捉一线素材,撰写援外通讯报道;在医疗队里大部分队友患疟疾时,她端起锅勺当起了厨娘,为了改善队员的伙食,和队友们一起在驻地边上捣鼓出一片菜园子,琢磨怎么种出好的瓜果蔬菜。
2017年3月14日下午,医疗队驻地门诊部迎来了一位专程乘飞机由科特迪瓦来到尼日尔找中国医生拆线的患者。虽然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术后拆线,却体现了中国援尼医生在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良好口碑。2022年9月,尼日尔驻华大使代表尼日尔总统向医疗队全体队员颁授勋章,陈桂娥获尼日尔共和国卫生荣誉勋章。
使命神圣责任重 履职建言显担当
2023年,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桂娥提交了4份议案,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良策。她全面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参加培训学习,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杂志,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收集材料,才最终形成了这4份建议。
“下一步,我将持续关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助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陈桂娥如是说。
三十余年守护人民健康,她既是临床“侦察兵”,也是援非“多面手”,更是民意“传声筒”,用仁术仁心在生命至暗处点亮希望,于时代浪潮中书写医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