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暾,男,汉族,195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他坚守临床一线五十年,年近七旬仍坚持每日坐诊。在支气管哮喘、肾炎、肿瘤等疾病治疗上经验丰富,他提出扶正培本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策略。他还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四川省名中医等荣誉。
坚守一线五十载
彭暾擅长中医内、妇、儿各科疑难病,退休后仍然坚持在诊疗患者的一线。有一次,一位即将临盆的高龄产妇因肺部感染剧烈咳嗽,四处求医无果后找到彭暾。在得知孕妇情况和家属担忧后,彭暾详尽地询问患者病史,经诊脉后为其开药治疗。患者服药后咳嗽明显减轻,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一周后,患者顺利生产。
为方便患者看诊,彭暾常常主动要求医院加号,尤其是对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我们来一趟不容易,早上5点过从中江的山里面来,坐车都坐了几个小时,娃儿都咳了几个月了,我们队上的人都说彭医生看得好,你就给我们加个号嘛……”诊室里,彭暾听见了门外的对话二话没说就应了下来,每次看到病人面带忧愁而来,满怀希望而走,彭暾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西合璧疗顽疾
彭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一位不懈追求创新和突破的学者。近五十年来,彭暾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还积极吸取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径。在对肿瘤的治疗上,彭暾结合传统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以扶正培本为主的治疗策略,辅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辅助疗法,创制了中药合剂,与手术、放疗、化疗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年近七旬的丁老伯因胃癌出现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症状,想试试中医疗法。彭暾为其把脉并开具中药方,经多次复诊,调药,老伯吞咽梗阻感减轻,呕吐得到缓解,获得这样的效果让患者感到十分满意。像这样的案例在彭暾的行医生涯里不胜枚举。
仁心育才著华章
彭暾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传承祖国医学的精髓,就必须做好“传帮带”。在培养学徒时,彭暾首先强调的是“大医在德,大德为医”,学医要先立德。医者既要有医术更要有仁心,要方方面面为病人考虑。每次开出的处方都要反复检查几遍,看看还能不能把处方的价格再降低一点,这样病人的负担就会轻一点。在繁忙的临床工作同时,他坚持带教工作,积极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先后收徒15人,把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还从自己收入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资助学徒,爱心捐款金额达上万元。
彭暾与自己的学徒们根据科室患者病种特点,充分利用继承人从事的不同专业,系统整理形成6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他还主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研究相关课题2项,系统整理跟师医案239份,原始接诊资料两千余份,出版专著《彭暾临证经验辑要》。
彭暾在他所热爱的中医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敬业精神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及学生的爱戴,用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