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水-中国文明网
姓名: 郝庆水
事迹: 村书记因地制宜 带领村庄走上振兴路
类别: 敬业奉献
省份: 天津
时间: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发表时间:2023-12-28 来源:天津市文明办
字体:
打印:

  郝庆水,男,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他勇挑重担,带领全村因地制宜,打造“一红一绿”产业格局,让曾经的“困难村”彻底摘掉“穷帽子”。几十年不遇的洪水涌来,他坚守一线,带领村民与洪水赛跑,不舍昼夜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郝庆水曾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好人”等荣誉。

  “我就想为村民做点事”

  郝庆水本来自己办企业搞经营,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但是他作为土生土长的第六埠村人,亲身经历了村庄从全国百强村到市级帮扶困难村的发展历程。对此,他心里都有说不出来的憋屈,总想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为第六埠村做点事,让老百姓富起来。2015年郝庆水成为了村委会主任,终于等到了为村里做事的机会。

  “十年九涝的荒地怎么变良田”这是很多村民对他的“新点子”提出的质疑。为寻找发展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刚刚上任的郝庆水看中了本村位于大清河南近1000余亩的荒地,多年来几乎颗粒无收,而郝庆水却决心要把荒地清整出来,种水稻、搞产业。在他的坚持下,村集体利用市级帮扶资金,在这块十年九涝的地块开始小面试种水稻。郝庆水一心扑在试验田里,顾不上家,自己晒成黑炭一样。这样摸着石头过河,当年就试种成功,转年扩大面积到800亩,并且套养河蟹,收获稻谷80万斤,为村集体创收200余万元。村民吃上了村集体的稻米和河蟹,别提多高兴了。

  打造“一红一绿”发展格局 带领村民致富

  要想致富,还是要有产业。郝庆水没有停留在原地,带着村民继续新的探索。他把绿水青田作为村里最大的财富,利用村庄距离市区近的优势,带领乡亲们种绿色蔬菜、搞产销直挂,把“菜园子”搬到市民家门口。发展城里人“小菜园”,让绿色蔬菜融入千家万户。还在原来稻田种植基础上,大胆尝试,规划打造稻田景区,依托三河汇景丰富的农旅资源,打造村内河流故道、千亩稻田、万亩蔬菜、荷塘等原生态自然景观,这个美丽乡村迅速走红,人气越来越旺。

  在成功打造绿色产业基础上,2019年,郝庆水带领“村两委”成员到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归来后,又琢磨起开发“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项目。郝庆水带领全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建设,木材都是用拆旧房子剩的房檩,砖块也是搜集来的旧砖,短短在两个多月时间,第六埠村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成功。这几年,不仅核销银行贷款和不良资金2.2亿,第六埠村也成功摘掉了“困难村”的帽子。

  “我不怕倒下,就怕关键时刻倒下”

  2023年海河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严峻的抗洪形势考验着这位“当家人”。村子一部分位于东淀蓄滞洪区内,随着蓄滞洪区的启用,郝庆水带着全村1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与洪水“赛跑”,一方面走村入户做工作,转移安置受影响的群众;一方面帮助洪区内企业、农户及时把化肥、机械等农资抢运出来,确保损失降到最小。需要转移的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后,郝庆水又带领大家开始在子牙河岸边修筑子堤,确保洪水过境时河道行洪安全。他说“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子牙河大堤是构筑城市防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下游、天津市关注的焦点,这里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一连数日,50岁的郝庆水几乎没合眼,困了就在村委会眯一会儿,回到家里只是换换衣服。

  连续绷着防汛这根弦,加上连续的高温湿热、奔波疲惫,平常有高血压的他差点没累倒。他说:“忙起来有时会感到胸闷,就随身带着药,我不怕倒下,就怕关键时刻倒下。”(责任编辑:周胜武 沈沛)

  

来源:天津市文明办